“关店肯定是因为不挣钱。”鞋服独立观察人士、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达芙妮折射出了其它传统国产鞋企的现状,这些鞋企共同的症结在于“船大难掉头”,在消费者需求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无法在转型上跟上步伐。
在经历了2012-2013年的调整后,运动鞋服市场进入了强劲的复苏期,各大运动鞋品牌凭借功能性+时尚迅速重获市场认可,带动运动鞋类在鞋类总消费中的占比不断提升,2014-2016年,国内运动鞋消费总额从686亿元提升至928亿元,CAGR达到16.31%。在鞋类消费占比从20.1%上升至25.7%。与此同时,传统鞋类(含时尚男鞋、女鞋等)消费规模从2730亿元下降至2681亿元,CAGR-0.9%,在鞋类消费总额占比由79.9%下降至74.3%。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女鞋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时尚女鞋行业进入低速增长乃至负增长的严冬。2012-2016年,国内女鞋类市场销量不断扩大,增速呈逐渐放缓态势,截止2016年,国内女鞋销量18.55亿双,同比增长4.9%。然而,由于价格趋降,女鞋市场总规模增速减缓更加迅速,2016年整体规模增长转负,同比下降1.3%至1766亿元。
在需求增速放缓的同时,行业过度扩张也是女鞋业遭遇挑战的重要原因。2011-2012年,欣欣向荣的女鞋行业的线下渠道的扩张加速,线下店铺数量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0%以上,然而从整体线下销售增速来看仅达11.10%、8.40%,店效下滑显著。2012年以后,淘宝开创天猫,线上零售又进入了新一轮发展热潮,其蓬勃发展对线下业务形成巨大冲击,女鞋业线下店铺、销售增速在2013年发生骤降,2014-2015年,线下销售转而持续下滑。
此外,由于国内女鞋行业盲目扩张,各品牌设计雷同现象比比皆是,同质化竞争加剧,女鞋单价在2011-2013年增速逐渐放缓,2014-2016年出现持续下滑,下滑幅度不断加深。
女鞋巨头企业线下渠道布局较早,且以传统的街店、百货渠道为主,但随着年轻一代成长为消费主力,购物中心和城市综合体以丰富的业态受到追捧,而传统百货渠道客流量近年来却面临衰减,各大巨头近年不得不对终端渠道进行大力调整,关店频频。
同时,头部品牌线上渠道的推进速度较慢。2016年多家上市公司的线上收入占比仍不足10%。许多品牌把线上渠道主要作为清理尾货的平台,其运营效率和产品吸引力不及新兴快时尚品牌(如Charles&Keith)及专注线上运营渠道的网红品牌(如高跟73小时)。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在运动鞋行业前十大龙头市占率提升的同时,女鞋龙头市占率日趋下滑,行业格局发生变化。从2013-2016年,运动鞋前十大品牌市占率从9.8%提升至16.7%,而时尚女鞋前十大品牌市占率从26.7%下降至24.9%,在行业下行期,龙头企业首当其冲,行业进入洗牌调整期。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