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时期,纱线发展都有一些特定的轨迹,这些轨迹取决于当时的工艺技术、发展阶段、消费需求等综合因素。“十二五”期间,环境、资源、能源的约束更加明显,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行业与企业的发展方式也将逐渐得到根本转变。
关键词一:环保低碳
纱线采购商对于纱线的前端要求越来越严格,它包括科学的饲养方法、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特殊的纺纱技术、生产过程环保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无须赘言,未来5年,纱线的环保、低碳特点将体现地更加充分。
在麻纺行业,苎麻纤维由于长期以来采用强酸、强碱、高温、高压煮炼的化学脱胶工艺,生产成本高,污染严重。落后的脱胶工艺使苎麻纤维杂乱、梳纺加工困难、纤维制成率降低。前几年,一些地方政府在环保压力下,相继关停了大部分苎麻生产企业。苎麻脱胶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2011-2015年毛纺纱线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近年来,麻纺行业在利用环保脱胶技术替代传统脱胶技术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来看,生物脱胶技术是苎麻行业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脱胶技术。去年,中国麻纺行业协会为进一步推广新技术,已正式发布《苎麻生物脱胶新技术推广的行业指导意见》,指出可推广和应用较成熟的苎麻生物化学联合脱胶生产技术,提升苎麻精干麻可纺性能等质量指标,提高苎麻纱质量,努力实现提高苎麻精干麻制成率2.5%以上,节约脱胶用水30%以上,节约能耗15%以上,污水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等约束性指标。
粘胶纤维由于具备天然纤维的众多优点,又是利用棉花的下脚料作原料,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但是,其生产过程面临着“黑液治理”等环保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工艺的粘胶纤维生产正逐步减少。业内正在研究利用生化技术代替化学方法提取纤维素,大幅提高α纤维素的转化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有效解决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上海纺织集团研发生产的Lyocell纤维、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与新乡化纤合作的新型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等,都是对传统粘胶工艺的革新,但形成经济效益尚须时日。
利用回收废旧聚酯瓶生产再生化纤,在中国早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行业。资源的再生利用,既能减少污染,又可以增加效益。利用回收的聚酯瓶片可生产涤纶短纤维和非织造布,还可用来生产中空纤维,制作絮棉等填充料。在服装面料生产领域,该纤维可与其他纤维混纺,混纺率高达90%左右。在以往的展会上,已经有部分企业携再生纱线参展。相信未来几年,不论在产品质量上,还是终端用途上,再生纱线将有很大程度地提升。
作为一种环保技术,原液着色技术的推广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它正在被更多企业接纳和尝试,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可喜的突破。最早在纺织行业内掀起原液着色浪潮的霞客环保,近几年都在推广基于原液着色技术的各种新产品,包括可替代腈纶的“赛特丝”等。在锦纶行业,随着浙江美丝邦化纤有限公司首家开发生产原液着色锦纶,更多的企业正在参与其中。
此外,色纺纱是棉纺纱线领域的重要分支,由于其具备环保等优势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纱线品种之一。
关键词二:化纤仿真
化纤仿真已经从仿、高仿阶段,逐步过渡到超仿真阶段。在“高成本”时代的倒逼下,“超仿棉”成为整个纺织行业迫切的心愿。
当棉花现货、期货价格屡创新高时,人们再次将目光转向了化纤行业。而这一次,不仅仅因为在价差作用下,化纤中的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与棉花具有相互替代作用,更因为业内希望找到一种长期途径,既能弥补日益紧缺的棉花资源,又能满足消费者的“棉花”情结。由此,“十二五”期间,化纤“超仿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化纤仿天然纤维早已不是新鲜的事情。多少年来,化纤仿毛、麻、丝的产品层出不穷。雪纺纱是化纤仿丝绸的杰作,人造毛皮是腈纶仿毛的典型代表。而且,化纤仿真已经从仿、高仿阶段,逐步过渡到超仿真阶段。
然而,化纤仿棉一直没有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是由行业发展的阶段决定的。化纤仿真产品得到大范围应用的前提,一是具有天然纤维的特性但价格相对便宜;二是被仿的天然纤维属于紧缺资源,需要弥补产品。以往,化纤仿棉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但是,在“高成本”时代的倒逼下,“超仿棉”成为整个纺织行业迫切的心愿。
事实上,日本早在20多年前就对超仿棉化纤及纺织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具备了成熟的工艺技术。国内则从2005年开始逐渐发展,近两年达到一个新阶段。
2010年,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的重大科技支撑项目——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与中国化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的企业共同进行研发推广。该项目计划建立或改造超仿棉聚酯纤维纺丝示范线4条、聚酯连续聚合示范线2条、PTA过程强化示范线1条、纺织、染整、织物生产示范线8条。通过技术成果的示范和推广,推动超仿棉聚酯纤维及其产品的产业化。
现阶段,超仿棉的技术难点在于,仿真产品在手感、回潮率等方面与棉花仍有差距,尤其是聚酯长丝仿棉难度更大。这些直接关系到消费者舒适度的指标如果难以达到,超仿棉的扩大应用就存在问题。在去年举办的功能性家纺论坛上,在近期召开的针织协会理事会上,化纤、棉纺等原料行业的代表,都曾与下游一起,共同探讨超仿棉的开发难点与趋势。
关键词三:生物质
竹、麻、海藻、动植物蛋白、PTT等生物质,正在纱线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提升纱线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支撑。
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已是不争的事实。“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将生化原料与生物质纤维,作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并为此制定了具体目标和发展途径。竹、麻、海藻、动植物蛋白、PTT等生物质,正在纱线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提升纱线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支撑。
根据中国化纤协会的统计预测,在世界生物质再生纤维资源中,再生纤维素纤维资源(如农作物秸秆、树木等)约550亿吨;再生多糖纤维中的甲壳素-壳聚糖纤维资源(如海洋贝类、甲壳等)量约为100亿吨,海藻纤维资源量约130亿~150亿吨;蛋白纤维资源量约5000亿吨。这些丰富的资源亟待有针对性的合理开发、应用。
总体上看,行业目前对竹资源的开发应用最有成效,在天竹纤维产业联盟的努力下,竹浆纤维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原料,在内衣、袜子、毛巾、床上用品等亲肤产品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麻浆纤维方面的典型是山东海龙的麻赛尔纤维;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目前还未实现规模化生产。
根据规划,“十二五”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一要注重发展总量,生物质再生纤维由当前的180万吨发展到352万吨,生物质合成纤维从当前的3.5万吨发展到21万吨,生化原料中的生物基乙二醇由6万吨发展到30万吨;二要注重发展技术及产品目标、产业结构目标,包括“5项基础研究课题+6项产业化及应用研发项目+5项推广应用技术”。
技术革新使聚酯纤维这一传统的石油衍生品拥有了生物特征。自长春大成集团利用玉米为原料,成功开拓世界上第三条以玉米为资源生产生物基二元醇的工业化路线后,聚酯行业的生化革命正在展开。海天集团与长春大成展开合作,利用生物基乙二醇替代传统石油基乙二醇,制得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聚酯PDT,并以Socorna作为PDT纤维、纱线和纺织品的商品名称。有关人士告诉记者,Socorna产品目前推广十分顺利,尤其在近期高原料价格的刺激下,下游对于这种生物基聚酯产品的接受程度更高。
关键词四:多纤混纺
积极开发多种纤维混纺产品是当前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尤其当各种新型纤维不断涌现,纺纱技术取得重大进步,更为多纤混纺创造了条件。
以创新为驱动,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多种纤维混纺产品是当前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尤其当各种新型纤维不断涌现,纺纱技术取得重大进步,更为多纤混纺创造了条件。一些企业表示,应用新型纤维生产多组分复合纱线已成为企业最大的利润点。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的“如意纺”,可以说是近年来纺纱工艺上的巨大创新。通过这种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可以将纺织原料的下脚料开发成高档纺织品,棉、毛、麻、丝、化纤等各种纤维可以随意组合纺纱,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同时,该技术打破了目前纺纱的极限,可纺出400英支以上的棉纱和300公支以上的毛纱,其毛纱最高可纺到500公支。目前,该技术正在行业内进一步推广,并已有多家企业参与,一些企业就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或建议。
毛纺纱线今年来发展迅速,得益于半精纺工艺的大范围应用。半精纺技术实际上是在传统的精梳毛纺和粗疏毛纺工艺的基础上,将棉纺技术与毛纺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多组分混合工艺,解决了原来毛纺设备不能解决的问题。
半精纺可实现棉、毛、丝、麻等天然原料与其它新型人造纤维、化学纤维的成功混纺,产品结构丰富。以羊绒产品为例,所纺纱线很难超过70支,通常用于粗纺,难以适应市场对高支轻薄织物的需求。同时,纯羊绒制品的原料成本高,也使其产品的局限性很大。而通过半精纺,羊绒纱纱支可纺12公支~140公支,不仅扩大了纱线的可纺范围,而且成纱率高,降低了成本,还能满足客户对产品档次、规格的不同需求。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