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通服务业具有促进消费、引导生产、培育自主品牌、增加就业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商品交易市场交易额占全国批发零售商品总额的1/3,是扩大内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渠道。因而,如何建设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现代交易市场,已成为发展我国现代流通服务业的迫切课题。
中国常熟服装城,一个20多年前仅3亩多地的马路市场,今天已发展成占地3.71平方公里、拥有包括6个国字号在内的共35个专业市场、年销售额450亿元的服装现代流通产业集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专业服装市场”,在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自主品牌、帮助百姓致富等方面取得了斐然业绩。其“裂变式”发展的奇迹,凸显了当地党委、政府对发展现代流通服务业的高度重视、前瞻规划和大力扶持,表现出了常熟服装城管理层在对现代流通服务业最新发展趋势敏锐把握基础上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他们在市场业态模式、经营管理方式上的一系列成功创新实践,为新形势下我国建设和发展现代大型交易市场提供了极有借鉴意义和先导价值的经验。
一个1985年由常熟当地农民自发形成的3亩多地的马路市场,如今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有相当国际影响力、业态先进完备、辐射带动力突出的服装流通产业集群,一个“中国品牌服饰之都”。它,就是中国常熟服装城。
常熟服装城目前占地3.71平方公里,拥有包括“中国男装中心、中国裤业中心、中国服饰尾货中心、中国辅料中心、中国童装中心、中国鞋业中心”6家国字号在内的共计35个专业市场,2.8万个商铺,8万多名经营人员,入驻知名品牌5000多个,日均客流量30万人,年交易额达450亿元,连续两届位列“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榜首……
上世纪80年代服装城创建时,潘云来还是个小伙子,如今这位已年逾不惑的服装城管委会主任谈起这里发生的巨变时,却很平静。但在他平静的叙述中,你能感觉到隐含着的激情。
潘云来说,20多年来,服装城每一次跨越发展,都离不开常熟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发展政策,贯彻省、苏州市部署,把握流通服务业发展新趋势,结合本地实际,给他们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扶持;离不开兄弟协作单位、服装及相关生产企业的支持;当然更离不开服装城人对这片热土执着、辛勤的耕耘,敢为人先的探索与创新。
软硬件齐升级向现代大型交易市场跃升
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的专业服装市场,常熟服装城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几千家本地服装企业资源、符合当时需求的市场定位和诚信的经营环境,发展很快,1996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00亿元,一时名震全国。但直到20世纪初,服装城的业态还是大棚市场的简单聚合,同其他服装市场没什么差别。从1996年突破100亿元,到2002年的138.4亿元,7年间交易额仅增长了不到40亿元———显然,服装城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首先是体制上的制约。当时服装城内不同市场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散,市教育局、交通局及一些私人资本都在其中占有比例,多头管理、“诸侯割据”的现象给市场整体管理及营销都带来一系列问题。2003年初,常熟市委、市政府对服装城进行了管理体制和产权结构的调整。在管理上,明确服装城由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财政上实行单独核算;产权上,通过组建服装城集团公司,将原来的28家市场进行资产整合,通过股权结构调整,促进了经营机制的转变。
其次,随着外地新兴市场的崛起,加上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服装城的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布局欠合理、基础设施陈旧、交易手段落后、名牌产品比例偏低等这些短板严重制约着服装城的进一步发展。于是,一个旨在构筑“市场规模领先、结构布局合理、整体联合有序、配套完善、管理运行科学、竞争力强、发展空间广阔的大市场格局”的宏伟蓝图应运而生。
2003年,常熟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再造一个新商城”的目标。服装城请中国规划设计院做整体规划,几年间共投入50多亿元改造市场。目前,服装城市场总建筑面积达到280多万平方米,市场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告别了昔日局促、嘈杂、砖墩水泥摊位的大棚市场状态,取而代之的是精致的商品展示厅。星级饭店和高档写字楼拔地而起,44个金融分支机构相继入驻,10个大型停车场、专业物流区,3万多平方米的外来人员居住区以及两座商城学校也开始发挥功效。
2006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在继2003年后又再次来常熟服装城视察,看到服装城旧貌换新颜的沧桑巨变,高度评价服装城的发展,称赞常熟的领导班子有决心,干劲大,成效快,三年“整整换了一代”。
硬件升级了,是不是市场升级就完成了?服装城管理层敏锐地认识到,商户与自己是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必须更加重视服务理念的提升和服务体系的建设。管委会主任潘云来当时就向干部们强调说:“松气的想法和工作态度要不得,市场升级,硬件是基础,但是软件———服务,才是最核心的要素。”
服装城把亲商、安商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遗余力地创造优良的环境,对商户实施了一系列“放水养鱼”政策:工商、税务、城管、公安等部门实现联合办公、一条龙服务,大大方便了商户;相关执法部门加大查处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种种努力收获了硕果,服装城成为外来经营者心目中的乐园,迅速形成了规模和人气。
服装城重新焕发了生机,2005年服装城销售额一举蹿升到260亿元,2006年突破300亿元。同时,服装城一流的经商环境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名牌前来入驻,目前已有5000多个服装服饰品牌在服装城设有专卖店、总经销或总代理,其中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有500多个。此外,包括雪丽、柏兰斯雅等在内的50多个韩国女装品牌也入驻服装城,甚至有外埠服装市场的韩国馆整体搬迁而来。常熟服装城在品牌经营国际化的道路上向前迈了一大步。
专营化改造创建服装流通产业集群
服装城内市场的业态定位原来不明确,各市场里间杂着男装、女装、鞋业、辅料等众多类别产品。尽管硬件环境有了质的提高,但是这种混杂的业态仍然让众多前来经商的客户不知所从,遇到诸多不便。
服装城管委会领导班子经过请教专家、多方考察后了解并认识到,“市场建设现代化、经营业态细分化、商品构成品牌化、营销手段会展化、物流服务社会化”已成当今大型实体交易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服装城要想保持领先,必须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他们研究决定,划行规市,大胆创新业态;并下决心,不管有多大困难和阻碍也要坚持下去。
潘云来说:“常熟本地及周边市场虽然不算小,但是我们不能被局限于此,一定要放眼全国乃至世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考虑发展。我们要切的是全国甚至世界市场的大蛋糕,而不是地方的小蛋糕,这就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因此,创新是近几年来我们工作的主旋律。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发展的更大空间,才能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他们对服装城进行了重新定位和系统规划,形成男装、女装、鞋业、辅料等11个特色明显的规模专业市场,要求每个专业市场要在全行业形成影响,吸引全国商户定向入驻。
常熟是中国男装产业主要聚集地之一,拥有近5000家男装生产企业,其中70%的企业在常熟服装城开设了专卖店,这些散落分布的专卖店迫切需要一个经营环境好、服务管理优、配套设施齐全的专业化市场。2006年,服装城男装中心建成,清晰定位为男装系列专业市场,由于其兼具展示、交易、信息、设计、物流、报关、商检、进出口代理以及办公等功能,形成了一种集商贸、办公为一体的全方位专业枢纽性组合业态。2007年被中国商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常熟男装中心”,站在了引导国内男装市场发展的领军地位。目前,鄂尔多斯、恒源祥、大红鹰、龙达飞、法派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已纷纷入驻。
前不久,中国商业联合会命名的“中国常熟童装中心”又落户服装城。该中心占地15.6万平方米,无论规模、设施,还是管理、服务,在华东乃至全国都首屈一指。目前已有本杰比、蓝猫、迪斯邦尼等近千个知名童装品牌进驻,亚洲五大童装品牌运营商中已有3家入驻。童装中心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注重品牌终端销售,利用健全的物流配送和网络营销体系,建立全球品牌服装信息库,扶持入驻品牌向全国代理、省级代理、专卖店等连锁经营形式发展,辐射国内外市场。现在,童装中心已有不少品牌接到了来自俄罗斯、欧美等国家的订单。
童装中心总经理陆建良说,“中心”不会满足于仅成为一个市场,今后将引进童装专业人才,举办童装流行趋势发布、博览会、专业论坛等,让“中心”真正成为我国童装的设计中心、时尚中心和信息盆地。此外,他计划明年开始在国外举行中国童装中心的专场博览会,扩大中国童装的世界影响力。
目前,常熟服装城已逐步建立了针织品、布匹、装饰面料、床上用品、鞋业等35个专营批发市场,其中有“中国男装中心、中国裤业中心、中国服饰尾货中心、中国辅料中心、中国童装中心、中国鞋业中心”等6个国字号专营市场,形成了由众多具有影响力专业市场构成的服装流通产业集群。
常熟服装城再次站在了我国服装流通领域的潮头。
电子商务让实体经营与虚拟经营无缝结合
近年,我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优势日益显现。4年前,常熟服装城管委会就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律动,投入巨资成立了“盛世商朝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从传统的有形市场转化为以有形的实体市场和网上无形市场无缝结合的互动经营新模式”。
在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持下,服装城自主开发了集三维商城、商情展示、信息发布、在线交易、电子结算、融资担保、仓储配送、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市场信息化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的整体解决平台———商朝网。
与目前其他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不同,常熟服装城所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是以实体市场为原型的,商朝网上的每一个虚拟店铺在现实中也有真实合法的店铺与之对应,这些实体店铺在政府各管理部门中都有备案,如果商家在电子商务中有不诚信的举动,在现实中很容易对之进行制裁。服装城这种“虚实结合”的模式,目前已成国内大型市场电子商务交易诚信问题的解决方案范例。
常熟服装城的网络交易平台日臻完善:虚拟的三维商城中,街道、店铺位置完全依据市场真实情况打造;三维模特的现场试衣功能,依据输入的身体尺寸,模拟出的试衣效果,与真人相差无二。现在,尤其是实力有限的外地中小商户,不用出差到常熟本地,只需登陆三维商城,就可以像置身真实市场里一样交易。服装城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成本更低、更便利、更广阔的空间。
服装城的虚拟经营目标不仅止于网络交易,而是要打造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商朝网依托服装城的信息流,建设了针对专业批发市场的数字化传媒平台,集合视频广告联播系统、户外广告媒体、互联网、纸媒等传播载体,为客户提供系统的广告传播和品牌推广服务;依托实体物流,打造自己的物流仓储系统,实现了货物信息全程监控,配货发运远程操控;同时,依托资金流,通过与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合作,为盛世商朝网会员提供全面的在线金融服务,及融资、理财整体解决方案。以交通银行与盛世商朝公司联合发行的“太平洋商朝网联名卡”为例,它集各项税、费、租金代缴代扣和网上交易、网上支付服务为一体,大大方便了广大经营户。
常熟服装城探索出的“实体市场虚拟化经营”电子商务模式及其构建的配套综合服务平台,受到了国内众多大型交易市场的青睐。目前,盛世商朝网已与浙江义乌、广东虎门、福建石狮、辽宁西柳、湖南株洲等地的专业批发市场签署了合作协议,承建他们的实体市场虚拟化经营系统工程。
凭借出色的表现,服装城旗下的盛世商朝网已被江苏省发改委列为“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成为传统市场虚拟经营的领军网络企业。
“办一个市场,兴一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地百姓”
近年,常熟市委、市政府将发展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增长和优化结构的主要着力方向,并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
潘云来对笔者说,常熟服装城及其周边服务业占到常熟服务业总量的80%以上,完成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目标要求,服装城责无旁贷。而且,我们多年来也一直是自觉地这样做的。
近年,日益兴旺的常熟服装城如同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巨大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之门,在集聚人气、吸引资金、促进流通、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常熟区域经济尤其是服装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办一个市场、兴一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地百姓”的联动效应。
据统计,目前服装城8万多商户中,常熟本地人占了40%,从中获得巨大的实惠。五十出头的陈正达,以前一家三口靠种1.5亩地过营生,1992年他开始制作竹针、竹镊子等到招商城贩卖,当年就成了万元户,1996年他花14万元在常熟市里买了房,告别了农民生涯。如今,他在招商城经营着3个小商品店面。他对笔者说:“像我这样从农民变成商户的,在常熟还有很多。”
服装城的日趋繁荣不仅带动了市场周边金融、房地产、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市场周边“房东经济”的繁荣,仅服装城周围新建、青莲、湖泾3个村的村民就出租房屋15万平方米,每年的收入颇为可观。
服装城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孵化器”,全市有20多万人从事服装生产,形成了“家家生产,户户经营,人人动手,个个赚钱”的局面。依托服装城,一大批个体经营户完成原始积累后纷纷兴办实业,实现了从小店铺到大企业的飞跃。常熟雪韵飘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雪江曾经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89年他来到服装城,做起了羽绒服生意,目前,年销售额已达到6亿元,其品牌荣获了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国家级荣誉。
与雪韵飘发展相似,千仞岗、洲艳、七彩马、紫荆花等一大批新品牌、新企业也在最近几年脱颖而出。
上世纪80年代初,常熟服装服饰企业只有300多家,年产值仅3亿元,目前已有5000多家,年产值超过6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民营经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份额超过1/3,民企就业人数超过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1/2。
近年来,常熟市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等称号。海虞镇、新港镇、支塘镇、沙家浜镇、古里镇、辛庄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分别命名为“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国毛衫名镇”、“中国非织造布及设备名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国羽绒服装名镇”、“中国针织服装名镇”,全市共拥有6个“中国纺织产业特色镇”,名列全国县(市)之首。
这一切,服装城功不可没!
这是一座时尚之城,一座财富之城,一座梦想与成功之城。按照常熟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服装城的新目标是要致力把服装城打造成世界服装服饰名城,2008年市场商品成交额要力争突破450亿元。2008年1—7月份,服装城就已实现市场商品成交额242亿元。
常熟市委书记王翔近期在考察服装城时特别强调指出,要准确把握新兴服务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常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常熟服装城是全市服务业的龙头,要用现代化手段、国际化理念,实现内涵新提升,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常熟服装城通过不断创新和在服装专业市场领域的辛勤耕耘,实现了自身的超越,实现了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的转变,实现了由买卖全国货向买卖全球货的转变,实现了由批发为主向批零并重的转变,换来了在竞争激烈的专业市场领域的闲庭信步。
2007年1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主办的“1978———2008市场改变中国”纪念典礼上,常熟服装城凭借商城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成功经营模式,荣获“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杰出贡献奖”,这可以说是对常熟服装城23年来创新发展成就的最好评价。
展望今后的发展,潘云来充满豪情地说:“我们要按照市委提出的,正确对待已有成绩,敢于超越自我,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不为目前的小富而停滞,努力从狭隘保守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立足实际,紧扣科学发展的方向,闯出一条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将服装城建成一个规模化、现代化、信息化、品牌化的国际性服装流通产业集群,一个世界时尚之都!”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