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最后,就是福建纺织企业现在的目标。
“估计全年将有三分之一的中小纺织企业倒闭!”日前,中国棉纺织行业50强企业之一的福建嘉达的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如此表示。
调查显示,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国际油价高位运行、纺织品出口严重供过于求的背景下,纺织业产值位居全国五六位的福建省,无论是该省最大纺织基地长乐市的主管官员、企业管理者,还是福建省经贸委轻纺办,都不再把希望寄托在政策上,似乎都在等待纺织企业优胜劣汰带来的凤凰涅?般的新生。
小订单模式
“人民币升值影响很大,现在我们的单子越来越小了!”福建嘉达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林伟建表示。
现有10万枚纱锭、312台进口无梭织机和2600名员工的嘉达,是中国棉纺织行业50强企业之一,年产莱卡包芯纱线、高支精梳纯棉纱线、差别化纤维混纺纱线及新型环保纤维Modal、Tencel、XLA等各类纱线1.5万吨,各种纯棉、莱卡弹力面料、Modal、Tencel、XLA面料等各种高档面料2600万米。
今年一季度,其利润受成本上升影响略有下降,但坚持产品结构调整、提高附加值后,至5月末已打平。什么是嘉达的存活之道?
当其他纺织企业非10万米以上的白坯布订单免谈时,嘉达纺织却在积极地接手1万米的订单。“3万米就算大订单了。”林伟建说,2万米的订单,嘉达可20天一次性交货成功,且质量达标。
竭力满足具有创新欲望的客户的需求,产品定位在中高档以上,满足客户多品种、小订单、短交期和一次成功的要求,接单多为新单(小部分续单),基本上没有参考价,与进口商共同开发并贴近其要求,从而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这被嘉达称为“小订单模式”。
“我们一直注意培养这种能力,就是为了给欧美等地客户一个信心??最难的小订单找我们。”林伟建说,以国内领先的面料、一流的纱线以及交单快等特点,嘉达锁定了占国外客户业务总量20%的这部分小订单。
其实,5年前的嘉达,也曾只盯住几十万米、几百万米的大额订单。但是公司高层逐渐看到,在规模和成本都没优势的福州,纺织业最大的风险就是库存风险,而产业链终端的服装销售商运作模式的变化??服装做12季、月月新款、卖出决不补货,已对上游的纺织企业提出“快速应变、一次成功”的生产要求。
“只要应变市场越快,风险就越低。”林伟建说,这种模式能使嘉达在人民币升值、成本高涨的情况下不至于亏损。嘉达3年内产值从3亿元翻番至6亿元,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在5年前,嘉达的“小订单模式”就开始酝酿。2006年1月,嘉达在国内纺织业首家上线SAP-ERP软件,在企业内部导入了ERP信息管理平台、OA办公自动化和生产现场远程管理监控系统,为第一时间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了保障。其间,嘉达还请日本人担任厂长,请香港理工大学博士从事技术管理,技术员成批送海外培训,生产环保纤维面料、天然环保纱线和有机棉环保面料等产品,进军巴黎参展。近几年,嘉达斥资3亿元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自主研发以及和客户共同开发的新品种每年均达近千以上,销量呈上升趋势。
至2007年,嘉达还请对其“小订单模式”表示认同的国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和君创业前来,对公司进行流程重组和精益管理,并提炼总结了企业特有的竞争力,解决了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观念问题。调整引起企业内部震动,但不久人们发现企业在困难情况下仍然平稳发展,纷纷转向认同。
在劳动用工上,嘉达早就将三班三运转改为四班三运转,并在全部车间安装空调。折算下来,平均总体用工时间甚至比新《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还少了20多个小时。
嘉达副总经理陈春透露,公司还采用一些手段抵消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如进口设备以人民币结算、出口销售以欧元结算。由于选准了时间点,嘉达最近一批的进口纯棉,价位比国内还便宜1000元/吨。
此外,嘉达财务总监指出,早在2005年至2006年,嘉达就顺应人民币升值趋势进行了总值约为700万美元的一些操作:将人民币贷款置换成美元贷款;采用银行配套的金融品种如付汇等。这样操作下来,从2005年下半年至2008年2月末,嘉达结汇汇差总计损失仅为1300万至1400万元人民币。
虽然没有成本优势,但林伟建表示,嘉达并不选择像国内个别纺织企业那样迁往越南,“我们还考虑配套的产业链优势。”
长乐:危机也是机遇
“今年是较困难的一年,不仅是人民币升值,还包括油价上涨、国际需求减少,这样,既买不到便宜的原料,也卖不出好价格,两头挤压,市场无形中小了很多。”面对非常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福建省最大的纺织业基地长乐市的经贸局副局长兼长乐市纺织工业总公司经理郑航,这样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在这特别的时期,郑航在长乐纺织网上推出了署名文章《危机与机遇并存》,这是一篇旨在寻找该市纺织业生存空间的文章。“企业亏损面在增加,特别是棉纺、花边等行业,亏损面大、持续时间长。”郑航指出,2008年一季度,长乐纺织业178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70.89亿元,同比增长28.2%,但企业产值负增长面扩大,共有51家企业负增长。
数据显示,长乐规模以上经编企业115家,受目前经济形势影响,今年一季度已有31家针织企业产值下降,3家企业关闭,产值同比负增长达20%以上的有14家企业。由于上游经编企业今年效益滑坡,染整价格无法提高,造成企业效益下降。
郑航表示,据企业反映,人民币升值挤压国内市场,这是纺织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人民币升值10%左右是劳动密集型的纺织行业的一个临界点。对成品是纺织原料的纱线、长丝等企业,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是间接、缓慢的,下游服装面料市场缩小了,国内市场竞争就更激烈了,影响也会逐渐显现。而对直接面向出口的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往往没有预警,使得企业猝不及防。
但郑航也表示,当前凸现的问题不能一味地依赖地方降税解决,这对整体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且会加剧产品在低水平上徘徊。他分析说,危机也是机遇,特别是对于产能过剩、产品低端的棉纺、化纤、针织等行业是一次产业调整、升级的机会。
负责行业管理的福建省经贸委轻纺办有关官员也指出,倒闭部分企业,对解决过剩产能问题有积极意义。
“优胜劣汰后,生产低档产品的企业出局后,市场重新调整,无形中反而扩大了市场空间。”郑航说,这将考验长乐纺织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挺过这一关,下一步才有生存空间。”
郑航认为,相对于另一个纺织业大省山东,长乐基地不仅管理成本低,还具有明显的产业链优势和民营资本充足的资金优势。事实上,长乐纺织企业已有一家上市,开启了上市融资的序幕,其后多家企业拟上市。
目前,长乐市开始了“以时间换空间”的历程,目的是尽量争取在困难时期让纺织企业再上一个台阶。该市已把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作主要目标,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链配套,强化技术研发、差别化生产。目前当地生产的抗菌、吸湿排汗、超细旦纤维等品种在市场占有优势,拟在5年内打造差别化化纤产品生产基地,改劳动密集型为技术密集型,从而最终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目前长乐纺织企业外移较少,虽然利润下滑,但未影响企业的基本面,员工工资未降低,未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 “我相信,由于较早面向市场,长乐纺织企业80%~90%都能存活,而且能活得更好。”郑航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