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结构不合理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棉纺行业正悄然演绎着两种不同的现实,一边是部分企业正在加大产品调整力度,确保经济运行平稳增长,一边是许多企业因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而挣扎在生存边缘。当行业大盘整体不再走红时,我们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出来。
安徽华茂纺织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功著表示,华茂和国内众多纺织企业一样,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应对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压力不断增大、银行信贷紧缩、成本攀升等诸多问题。但现在更让人警醒的问题,是国内纺织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的中低档产品所占比例过高的矛盾日显突出。2007年,全国新增纱锭预计为1000万锭,国内纱锭保有量将超过1亿锭,纱产量达到2000万吨。在这些纱线产品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名牌、高档产品只占全部产能的20%,就全行业而言,即使是“表现较好”的那些企业,其附加值较高的高支纱产品也只占到企业全部产品的45%左右。
可以肯定地说,一些企业在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压力的同时,也开始了新的技术升级。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重庆、湖北、广东和山东等地的棉纺企业新上或改造的紧密纺项目就达100万锭,全年预计将超过200多万锭。这表明,有的企业已经看到市场对高档产品的热切需求和技术改造所创造的利润增长点。从这个角度看,越在困难的时刻,越不应放弃实施技术改造,只有加速产品结构的调整,才是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纺织品成本上升产业优势下降今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进一步导致了人工成本的增加。广东顺德顺发纺织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沿海地区绝大部分纺织企业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为工人缴纳相关的保险和公积金方面普遍存在欠账情况。同样,由于交货时间短、一些企业实行计件工资等原因,企业加班也是普遍现象。但是在法律的重压下,今年企业将不得不依法办事。过去纺织工人每月工资600~800元,现在涨到1000多元还没有人愿意干。据了解,为了留住工人,东部一些地区仅去年一年员工工资就增加了20%。但是企业无法将这些成本转移到产品上来,一些利润微薄的企业已经无法承受,不得不关门了事。
广东等地有一些小企业在去年12月底前主动歇业倒闭,稍有实力的企业则正在考虑外迁。另外,近5年来,虽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以每年两位数速度持续增长,但就成本和效益而言,国内纺织企业目前的用棉成本和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相比要高出30%,劳动力成本也高出30%。以40支纱为例,我们每吨纱价格为26000元,国外的价格只有21000元,相差了20%左右。此外,纺织行业产能的增幅远远高于国内棉花产量的增幅,国产棉已难以满足纺织企业的用棉需求,纺织企业对进口棉的依存度越来越大,这一局面将长期存在。劳动力和用棉成本的上升,将进一步削弱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利润减少据有关部门测算,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纺织行业利润将减少70亿元。近几个月,一些纺织出口企业已切实感受到海外订单减少带来的压力。有企业反映,每年的四季度应是接单的黄金期,一般可以基本落实下一个半年的订单,而去年年末却打破了这一惯例。湖北多佳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先进表示,因为不能承受中国纺织品调价等原因,一些外商将订单转移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些欧美的老客户正在把生意转给柬埔寨、越南、印度等其他亚洲国家的工厂,而我们的产品并非不可替代,特别是普通品种的议价能力较差,一旦欧美采购商在东南亚地区培养起了新的供应商,我们的订单将流失得更快”。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在谈到目前市场状况时指出,现在国内纺织业又处在了调整阶段,这也是市场规律的作用结果。面对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涨、资金短缺等问题,经过多年市场洗礼的企业必须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压力固然存在,但并非不能化解。虽说从行业整体来看,持续平稳发展的好时期仍在继续,但随着宏观环境和市场因素的变化,行业内部的新一轮洗牌势在必行。需要正视的是,这种压力既来自外部环境,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管是来自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挑战,我们都不能逃避,要勇于承担责任。持续打造中国纺织产业的新体系,将是化解产业发展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国纺织报)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