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发布了《贵州省关于深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意见》和《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会上,国防科工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分别与贵州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国家国防科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克俭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经理李跃,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总经理李方勇,贵州省领导秦如培、慕德贵、王盛槐出席会议。
陈敏尔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既是重大政治责任,也是重要发展机遇。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既是贵州省对国家战略的重要贡献点,也是自身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陈敏尔强调,要以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齐心协力开创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新局面。要注重制造与智造融合,把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大数据+生产制造”、“大数据+组织管理”、“大数据+服务创新”,推动军民融合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要注重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配合,扶持骨干企业,抓好重点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升附加值。要注重科技创新与制度变革结合,加快完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要注重央企与地方联合,主动向上汇报沟通,着力优化服务保障,全力支持各军工集团公司在贵州投资发展、做大做强。要注重政银企合作,共同为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助力加油。要注重各级各方同心合力,强化责任落实,强化人才支撑,强化氛围营造,凝聚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正能量。
张克俭指出,贵州是航空、航天、电子、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的重要科研生产基地,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对于加快贵州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防科工局将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协议落地,力争使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在贵州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国家“三线”建设战略布局的最大效益。他强调,要强化改革创新,与地方政府加强衔接,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着力营造系统完备的政策制度环境。要抓好项目落地,推动一批技术含量高、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扩大军工开放,更多采用民口优势技术和产品,拓宽社会投资领域,提升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水平,吸纳优质资源参与国防建设。要加强资源统筹,推动建立军工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长效机制,打造一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实现军民互通共享。
贵州省国防科技工业起步于三线建设时期,历经五十余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了以航空、航天、电子三大军工基地为主要力量的国防科研生产体系。“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大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军民融合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当前,军民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随着贵州省政策、交通、市场等方面环境日趋完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形势。“十三五”时期的贵州,正处于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关键节点,贵州省将从强化组织领导、融资服务、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等方面着手打“组合拳”,形成“以军带民、以民促军、融合发展”的发展格局。为推动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以军民融合产业为突破口和重要动力,带动地方相关产业和企业发展壮大,推动贵州省工业转型升级。
当前,贵州省进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要机遇期。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在贵州进入建设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深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对贵州经济建设弯道取直、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