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海洋+”模式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浙江省台州市创新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之路
近年来,台州市落实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战略,创新三大“海洋+”模式,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增加值从2011年的337.8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480.67亿元,增长42.3%,成为地区经济增长新引擎。
构建“海洋+新平台”
“山海水城”谋划海洋经济新格局。围绕最新城市定位“山海水城”,台州市编制了《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台州市实施方案》《台州港总体规划》《台州市海洋功能区划》《台州市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形成了包括发展规划、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区域规划等比较齐备的海洋规划体系,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更加科学规范。
“港口联盟”提升港口功能外溢。台州港“一港六区”,主动接受国际大港功能辐射,实现与宁波港、基隆港的互补共赢。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和海门港外沙港埠公司各出资50%共同组建了台州湾港务有限责任公司,吸引人流、物流、资源流向台州港集聚,拓展台州港外贸航线布局。集装箱年吞吐量已经从合资前的6万标箱增加到现在的15万标箱,年均增长16.3%。台州出口集装箱可以直接从海门港区起航,通过宁波港中转,与全球100多个国家、600多个港口接轨,台州企业的物流成本因此而下降。
投融资平台助推海洋经济发展后劲。推进海洋金融创新,创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海洋经济投融资开发机制,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海洋开发,拓宽海洋经济融资渠道。今年,台州基础设施类涉海项目安排40个,年度计划投资41.21亿元,其中民营资本占近25%。推广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化解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难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拓宽“海洋+新空间”
湾区经济提振陆海统筹发展。台州沿海产业带陆域总面积达2190平方公里,湾区腹地的制造业体系和产业发展平台为“湾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2016年,浙江省政府赋予台州市规划建设湾区经济发展实验区的任务。台州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加快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及。目前,台州沿海产业带累计开发约7200多公顷,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00多亿元,为加快实验区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循环经济促进海洋资源转型发展。台州市在省内率先开展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改革试点,截至当前,台州“循环经济”已形成450平方公里、15个主导产业的试验区,近年来五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石化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医化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再生塑料产业循环经济基地、绿色能源基地)通过转型升级,正在从做精做强园区企业“小循环”向着做大做实海洋经济“大循环”转变。
海岛经济凸显海洋要素特色发展。台州拥有12个岛群近700座岛屿,居全省第二。列入全省百个重点发展海岛的14个岛屿,按照综合利用岛、港口物流岛、清洁能源岛、滨海旅游岛、现代渔业岛、海洋生态岛6个门类,分两批次进行开发利用。其中,玉环已被列为浙江省海岛统筹发展试验区和浙台经贸合作区。全国首批11个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已成为全省海岛开发开放的先行地区。大陈岛海岛综合开发试验区,不断完善海岛基础设施,着力发展大黄鱼养殖和贝藻类海珍品养殖,构建起海岛渔业新体系。
打造“海洋+新业态”
建设临港产业新高地。台州一手抓传统大型临港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层级提升;一手抓新业态下的智能临港产业,提高台州海洋经济信息化应用水平。今年。台州市投资58.5亿元建设包括三门核电一期、龙母山风电场等14个临港产业项目,同时推进金属资源再生产基地、国家级医化园区、台州滨海汽车基地等传统临港产业。发展新型临港产业,并主动对接杭州跨境电商试验区“网上自贸区”,促进港口运输服务向贸易服务转型,带动对台湾贸易和保税物流快速发展。
构建港航物流新体系。通过拓展港口腹地,加强与金华、衢州及江西等地物流衔接,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落脚点。为此,台州投入11亿元用于公共码头、深水泊位开发和航道、锚地等港口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全市两大综合性物流园区,即头门港区物流园区与大麦屿港区物流园区建设,分别形成煤炭基地、钢材物流基地和海峡两岸商品交易中心、煤炭交易市场。
挖掘滨海旅游新资源。加强海洋文化资源和海洋自然景观的整合与开发,开辟多条海洋经济主题旅游专线,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台州滨海旅游带。台州以蛇蟠、桃渚、石塘、大鹿岛等为重点,以海洋风光和海岛风情为品牌,发展以游海岛、吃海鲜、购海货、住海滨为特色的滨海旅游。围绕游艇小镇建设,开辟渔港产业园、农业产业园、游乐集散中心等,打造时尚、旅游、休闲的滨海旅游胜地。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