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读书到创业,一直离不开海,离不开鱼。就是在和鱼日复一日较劲儿的过程中,于海瑞一步步从大学生成长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他创办的康科润生物也从小工厂发展成了大企业。
借鱼探路面海扩张----记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康科润生物董事长于海瑞
近年来,中国妈妈们海外抢购奶粉不断引爆舆论热点,备受国人关注。但很少有人知道,国内养殖海水仔稚鱼特别是高端海水鱼仔,也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处于只能依赖“外国奶”度日的尴尬境地。
改变这个局面的人叫于海瑞,过去10年间,他先搞科研,后建工厂,让亿万“鱼宝宝”吃上了“中国饭”。
来到潍坊高新区创业的于海瑞,如鱼归海,借助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高新区优厚的政策优势,将海洋水产产业链条又进行了上下游扩张。
从读书到创业,一直离不开海,离不开鱼。就是在和鱼日复一日较劲儿的过程中,于海瑞一步步从大学生成长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他创办的康科润生物也从小工厂发展成了大企业。
让“鱼宝宝”都吃上“中国饭”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海产养殖集中地,很多高档海产品都产自这片区域。
8年前,博士毕业的于海瑞曾花半个月时间先后对莱州、潍坊、东营、滨州和天津的海产养殖业做了一次入户调查。
养殖户们告诉他,像大菱鲆、半滑舌鳎这类名贵鱼苗吃的微颗粒饲料完全依赖国外进口。要买饲料必须提前半个月打款,来货快慢有时要看对方心情。
鱼苗生长期常常因饲料供应不及时被打乱,最终影响到成鱼的产量,养殖户们蒙受不少损失。人们怨气冲天但又无可奈何,因为那时候国内几乎没有企业能生产出替代进口产品的微颗粒饲料。
眼前的现实让从事水生动物科研工作的于海瑞既心疼又自责。
他所在的团队曾经和国外厂家谈判,希望双方合资建厂,在国内生产这类饲料,但遭到对方拒绝。
对方有这个底气,因为做这种饲料难度极高。鱼苗口径小,颗粒要做成头发丝那么细,放水里要做到既不能漂又不能沉,还要同时兼顾各种营养平衡丰富。
于海瑞痛下决心,“不合作我们就自己干”。他所在的科研团队买来国外产品放到实验室里埋头钻研。
调整大小,配比营养,他们在显微镜下一遍一遍分析调试,一种不行换另一种,含量高了再减下来。
8年多废寝忘食,终于换来令人满意的成果,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鱼仔用微颗粒饲料诞生了。经前期试验,他们研发的微颗粒饲料在效果上和国外产品已非常接近,且性价比更高。那时,进口微颗粒饲料一公斤袋装卖385元,而国产同类型微颗粒饲料一公斤袋装只卖70元。
随着国内高端海产鱼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养殖户们纷纷缩减投入,昂贵的进口饲料越来越没有销路,国产的微颗粒饲料则越战越勇。
2011年,于海瑞在潍坊高新区生物园成立了康科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微颗粒饲料实现大规模量产。
三次选择与海越走越近
于海瑞的老家在寿光北部的大地沟村,离家不远就是大海,从早年离家求学到如今回乡创业,转了一个大圈的于海瑞和大海的缘分就是这么深。
1986年,是于海瑞人生的第一个转折,19岁的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农业大学。
当时,农村学生考入大学被称作“跃龙门”,为了将来留在城市就业,考生们大多选择热门的计算机、工业设计等专业。于海瑞却选了农业大学,而且是农业大学里相对冷门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
“看到父母整天流汗不容易,就是想着将来能改变一下农村落后的状况。”于海瑞当时也没想到,这个愿望会在接下来的日子慢慢变成现实。
大学毕业后,于海瑞被分配到一家饲料公司工作,从事畜禽饲料生产与研发。凭着扎实的技术功底,他很快成长为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
上世纪90年代,环渤海地区陆续出现了很多养虾池,对海产饲料的需求量一时大增。
于海瑞所在的公司看中了这块“蛋糕”,组建了项目组研制对虾饲料,但尝试多次效果均不理想。于海瑞由此却看到了水产饲料的巨大前景,也认识到自己技术储备的不足。
工作10年的于海瑞又做出第二次人生选择,放弃现有的优厚待遇,考进中国海洋大学成为了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开始研究水产动物营养生理。
硕士毕业考博士,于海瑞的企业经历帮了大忙。知名水产动物学家麦康森院士当时正需要一个有企业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来一起探讨项目落地的可能性,就把他收为弟子。
于海瑞跟着导师在水产动物饲料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后来,他在该领域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12篇,获得发明专利5项。
博士毕业回到潍坊,作为特殊人才的于海瑞有机会直接进入海洋渔业局工作,但他最终选择到大学任教,一边继续搞研究,一边为成果产业化作准备。
三次关键时刻的选择,让于海瑞和海洋产业越走越近,并最终促成了康科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诞生。
乘势而上向海要粮
如同一个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的不易,一个科研人转变成一个企业家也面临很多困难。
建厂房、招员工、搞管理、找市场,方方面面的现实需求曾让于海瑞这位博士头疼不已。
“做科研我在行,搞企业有困难。”于海瑞说,“公司能够做大一是因为找准了大方向,二是掌握了核心技术,三是每一步前行都恰好踏在了政策扶持的节点上。”
于海瑞笑称:“这种走一步扶一步的感觉真好。”
2011年,康科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潍坊高新区落地,省、市、区先后给了扶持资金,公司科研团队入驻生物园,不但免除了房租,还可以免费使用各种科研仪器和设备。
两年后,公司产品销量大增,需要继续扩张产能,但租赁的厂房面积太小,开足马力也无法应付越来越多的订单。
就在于海瑞为找地建厂发愁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潍坊高新区抓住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蓝黄”战略机遇,在沿海设立了3000亩的专业园区。
海边建厂,周边既有产业基础,也有着广阔的市场,这让于海瑞兴奋不已。
很快,在潍坊高新区管委会帮助下,拥有150余亩土地的康科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厂于2014年4月在高新滨海产业园奠基开建。
一期占地10920平方米、拥有6条高效无公害饲料生产线的厂房今年4月全面投产,可年产100多种型号的水产饲料5万吨。二期抗病微生态制剂生产线也已完成设计,并于5月动工。
厂房西边,1.2万平方米的水产加工厂房也基本完工。在这里,于海瑞将完成他从营养、抗病到养殖、加工产业链延伸的规划。
于海瑞说,如果靠公司自有资金来建这个厂房,产业链延伸工作至少还要拖后2-3年。
企业上道了,人才也来了。因为前景看好,先后有2名博士、5名硕士从全国各地来到潍坊高新区和于海瑞一起奋斗。
但要完成公司做水产养殖全产业链的战略规划,于海瑞还需要更多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
就是这么巧,今年2月26日,潍坊高新区一口气出台了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3个人才扶持政策文件,对高新区企业引进的各类人才给予“真金白银”的扶持。听到这个消息,于海瑞又笑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