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产业现状调查及十三五发展态势预测报告》
推动国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需要释放人作为“主动资产”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调动包括国有股东、国企负责人、骨干员工等在内的“人”的积极性,形成改革氛围,这将对国企改革和发展全局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017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的成绩,好于市场预期。企业延续了自2016年三季度以来的趋稳向好态势,经营效益进一步改善。2017年1至3月,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万亿元,同比增长19.2%;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120亿元,同比增长23.2%;累计实现净利润2264.2亿元,同比增长26.5%,央企取得了近年来同期的最佳业绩。而全国国有企业绩效表现也很好,收入和利润实现快速增长:2017年1至2月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7.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0.3%。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了31.5%。
可以看出,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为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积累了更多的积极因素。企业得以克服种种困难、经营效益明显改善,说明以国有企业为主战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发展腾出新空间的成效逐步显现,新经济在促改革、促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些传统产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在稳增长、调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际上,如果将时间尺度再拉长一点看,相当一批先行企业早就认识到了“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发展阶段已经结束,比较早就开始了转型升级。这些努力的成效在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中也逐渐开始显现。总之,企业切实加快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为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日渐扎实的微观基础。
2017年是国企改革的施工年和攻坚期。在顶层设计基本完成、进入施工期之际,国企改革的任务仍然繁重、复杂、艰巨。推动国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需要释放人作为“主动资产”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调动包括国有股东、国企负责人、骨干员工等在内的“人”的积极性,形成改革氛围,这将对国企改革和发展全局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第一,在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之际,建立免责机制和完善追责机制同等重要。建议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化解改革者后顾之忧,如建立改革申诉机制和专业评判制度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对有争议的国企改革追责问题,成立以法律、财务、审计、管理等专业人士和企业家为主的专家组,依据商业原则进行评判。
第二,缓解委托人道德风险,为国企提供积极股东。这有两方面的工作可以做:一是在满足条件的国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更有内生动力的战略投资者。只要股权结构合理,这类投资者很容易成为积极股东。二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等企业化的出资人代表机构,应以出资额为限、以股权为纽带,选派专职股权董事、通过公司治理渠道、按市场化方式履职行权等方式实现国有股东“人格化”,做积极股东。
第三,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首先,进一步简政放权和完善政企关系,提供有益于企业家精神产生和成长的制度安排和商业环境,重点是对改革和创新行为提供制度性激励、对创新成果提供法律或制度化的保护。其次,完善市场化选任机制,以促进对企业家实现控制权激励。第三,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建立兼顾利益、晋升和荣誉三位一体的综合激励体系来激励企业家。最后,在产业规划以及税费等涉企政策制定上增加企业家参与度和话语权,发挥企业家精神“生产性”的一面而避免其“破坏性”的一面。
第四,对在市场化公平竞争行业的国企,深入推进市场化选聘经理层改革。可以按照促进公平效率兼顾、风险收益对称、激励约束结合、责权利对等的原则思路,赋予公司治理完善的国企董事会在高管选聘、薪酬分配等方面的更完整职权。在已经形成市场化公平竞争环境、经营业绩真实反映经理层能力和努力的国企,加大经营团队整体市场化选聘力度,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促改革的人力资源生态。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国有企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项安波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PF)。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