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的7020家境外企业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9619.3亿元人民币。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跨境并购最大收购国。
不过,进入2016年第四季度,“中企海外并购放缓”“海外并购遭遇瓶颈”等声音响起。业内人士直言,当前,中企跨境并购已经陷入历史上最难时期,市场的下一步走向值得关注。
海外并购步伐放缓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1952起。前三季度,中国跨境并购总额1739亿美元,同比增长68%。
不过,进入2016年第四季度,跨境并购内外环境都面临急速变化。国内方面,随着人民币对兑美元贬值压力预期高涨,国家外汇管理局针对对外直接投资合规性、真实性审核的监管力度空前加强。
“在整个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也夹杂了一些短期行为或者投机行为,这些如果不把握好,可能会带来更大风险。”在2016中国并购合作联盟并购高峰论坛上,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指出。
国外方面,随着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反全球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带来了很大的政治隐患。缺乏专业化团队支持
民生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毓认为,目前海外动荡可能会延缓并购进程,但从长远看,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客观上都需要形成与海外并购的良性互动,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海外并购前景依然光明。
一项针对中国企业的调查也显示,86%的中国企业负责人表示所在企业未来两年内仍将寻求海外并购。一家刚刚收购某欧洲企业的参会人士说,海外政治环境动荡可能会延缓并购进程,但企业发展客观上需要跨境并购,未来依然是企业重要战略方向。
企业普遍反映,有较高执行能力的专业团队是跨境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市场最缺精通金融、法律、产业政策的综合化专业服务团队。
针对这些需求,一些市场机构采取联合方式构建并购服务生态系统。据悉,2013年发起设立的中国并购合作联盟正在组建“并购服务集成商”为企业提供并购综合服务,目前已汇聚33家活跃于并购市场的银行、券商、律所、会计所、评估所等专业机构。
跨境并购要控制节奏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正在构建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在全球生产链位置的前移,都要求中国企业进行全球资源配置。
同时,中企进行海外并购要注意控制节奏,“蹄疾还得步稳”。霍建国指出,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企业海外收购要全面了解、准确判断投资目的国政治、法律、经济状况,以避免大规模投资后形势逆转带来严重损失。
近年来,一些国内企业大举投资海外地产物业,屡屡在市场最高点抢资产,企业对在境外并购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等基础工作研判不足,对并购项目没有进行充分论证,暴露出诸多盲目性。
霍建国建议应加强两方面工作: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对企业继续提供必要的便利化服务和政策支持,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和信息引导。另一方面,企业要关注并学会研判国际经济形势,同时要制定完整的投资计划,全面了解投资目的国的政治、法律、经济状况,并对这些发展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以避免大规模投资后形势逆转带来的严重损失。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