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规划》指出,行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供给侧结构呈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钟表行业是高精密机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先进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钟表行业已经建立起较完整的生产制造体系和营销网络,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较大的市场空间。
在最近召开的中国钟表协会第八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 《中国钟表行业 “十三五”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通过审议。
《规划》提出,到2020年,确立中国钟表在世界日用消费钟表市场的主要地位,部分高端产品进入世界高端手表市场。在中国市场,国产表销售总金额从目前的占47%,提升到60%,国产时钟占90%。
低端过剩高端不足
钟表行业在 “十二五”期间稳步快速发展,其亮点是通过品牌建设和机械表核心技术的突破,引领行业骨干企业从低端同质化走向中高端差异化,有效地提升产品档次,显著增强了行业的经济效益,从艰难紧涩的经济状况转为相对宽松的发展实力,?且迈入到有后劲、能持续、前景看好的新时期。
《规划》指出,行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供给侧结构呈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在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惯性作用下,我国钟表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低端产能过剩、中高端产能不足。整体技术水平处在中低端,依赖规模、价格进行量的扩张和竞争难以持续。从目前产业结构来看,企业过小且相对分散,而大型企业缺乏必要的核心技术和国际化的资源配置能力,科技含量偏低,有同质化的现象,单从企业的结构方面来看,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行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不健全,人才、技术储备不足,新兴产业带动作用还不强。受科技体制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制约了科技创新的成效。贴牌产品较多,产品附加值低,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很少。随着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在竞争优势正在快速减弱。然而,新型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不足,导致了产业成长相对缓慢。
供给侧竞争过度,把企业锁在了低端,传统赢利模式受到挑战。行业的供给侧竞争过度,带来两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过度竞争把企业锁在了低端,企业没有研发的成本和能力,限制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向高端水平的发展,无法实现产品的升级,以致于消费者没办法在国内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涌向国外。当前行业正面临增速放缓和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资源、环境、能源约束全面增强双重压力,行业增速已有回落。传统的以 “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为主要内容的降低变动成本和以 “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内容的降低固定成本的赢利模式,遇到极大挑战。
从配角到主角
《规划》提出,我国钟表行业的地位将从世界钟表产业的外围圈开始进入到核心圈,从配角逐步变为主角,在话语权、定价权上将日趋改变,真正的钟表大国地位开始起步。造成新变化的理由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国钟表行业的体量巨大 (包括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出口贸易量、金额、国际标准制订权等),在 “十三五”期间将从从属地位转变为支配地位;二是互联网+和智能手表的发展可能对世界钟表产业进行重新洗牌,世界钟表产业发展的 “弯道”已经形成,我国具有强大的电子工业优势和信息产业优势, “弯道超车”的契机已经来临;三是世界钟表最大的市场在中国,不仅是中低端钟表市场,高端钟表的最大绝对值也是中国市场,过去我们对这个资源没有足够的重视,今后我们会加重凸现话语权、定价权等支配地位。
“十三五”期间世界钟表产业竞争格局将不再是传统产业内的竞争,而是新兴产业注入传统产业后的竞争。智能手表、互联网+引发美国等国家积极参与全球钟表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可能引发世界钟表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围绕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催生制造业互联网+生产方式的极大变革。对钟表行业提出严峻挑战,但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消费需求的升级为钟表行业拓展了新的领域和空间。当前,我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国家,需求出现了新升级,由中低端消费向中高端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初步估计到2020年我国钟表消费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国内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千人均钟表产品的消费量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不同群体、地域对钟表产品的刚需和升级换代的需求成为拉动发展的动力。从产业结构变迁历程看,今后一段时期钟表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总的趋势为:一是加快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二是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主要表现是设备替代人工;三是加快由低端比较优势向复合竞争优势转变;四是加快单纯生产型向生产和服务并重转变;五是加快由组装代工、来料加工为主向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转变。
同时,新技术变革给钟表行业带来新变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和支撑,智能手表、新材料等领域创新活跃,呈现多点突破、交叉融合的特征。技术创新不断催生产业发展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加快高端化进程
根据 《规划》,到2020年,钟表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900亿~10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8%~10%,进出口总金额达到150亿美元,年均增长10%;基本形成行业自主创新平台,重点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取得较大突破,钟表设计和制造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重点产品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国际水平;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行业骨干企业综合实力稳固增强,产品结构基本适应多层次、差异化需求,摆脱 “粗放制造”形象,在世界同业中话语权和定价权显著上升。
《规划》提出了行业发展七大主要任务
一、着力推动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品牌、机心和外观是钟表行业现有产业结构的三大板块,每一块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明确以 “壮大中端、发展高端、转移低端”的思路和以著名品牌为核心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梳理并分析钟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二、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钟表业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自主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是企业做强做大的首要战略选择。要围绕行业发展需求,针对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推动行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支持推动发展一批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
三、进一步提升钟表自主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一是强化品牌意识;二是制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三是增强品牌管理能力;四是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体系;五是完善品牌评价方法;六是积极开展品牌宣传推广工作。
四、积极参与国际钟表业的分工合作,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充分利用跨国钟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研发、营销的各种资源的配置整合契机,继续巩固并逐步延展产业链,尽快进入国际钟表生产链中附加值较大、科技含量高的一环,生产出更具价格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发挥自己在制造能力、国内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与国外钟表企业进行多方面、多形式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实现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转移。
五、优化钟表产品结构。
满足国内外市场多层次、差异化需求,不断开发钟表新产品,丰富品种款式,提高产品档次。一是积极发展高端机械手表,逐步提高复杂多功能机械手表以及采用超薄、超小等特种机心的产品比重,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形象。二是发展具有运动休闲、时装、保健等多种附加功能的指针式和数显式石英电子表,促进功能集成化和产品智能化。三是提升机械钟在时钟产品中所占比例,增加和不断完善温湿度、气压等多种显示功能。四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波授时钟表产品,加大在教育、交通、广电等行业的应用。
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增强质量责任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产品质量升级。一是提升工艺装备水平;二是增强零配件的精密加工能力;三是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四是积极履行质量担保责任。
七、促进重点区域发展。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避免低档次同质化竞争,塑造市场竞争力强的钟表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一是加强区域品牌培育,建设钟表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充分发挥重点区域在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劳动力供给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塑造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较高附加值和影响力的钟表区域品牌。二是继续巩固天津作为传统机械手表制造基地生产规模大、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众多的产业基础,发挥其高端机械手表研发和制造能力国内领先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拓展,不断增强品牌知名度。三是充分发挥广东 (深圳)国内知名品牌集聚、产业集中度高、产业链齐全、营销网络完善、商业模式成熟等优势,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四是立足山东 (烟台)日用时钟生产基地的国际地位,扩大在工业用钟、大型建筑用钟及大区域时间同步系统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效应。五是完善区域服务体系,加大对钟表产品设计、技术创新、检验检测、商贸物流、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六是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专业化协作机制,提升配套企业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