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十一”黄金周,正是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接受审议的关键时刻之际。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在美国亲历了这一历史时刻。在他的眼中,美国的普通民众,甚至包括华尔街数万人的失业大军,对这一危机都表现出了坦然接受的心态,并没有出现过度激烈的反应。
美国人没有惊慌失措
金岩石告诉记者,美国的老百姓反应非常平和,甚至对危机做出了“理解”的姿态:人们照样生活、照样消费。华尔街虽然产生了几万个失业人士,但由于这些人都是“富人”阶层,他们的生活变化并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
“我在美国看到,人们对待金融危机和7000亿救市方案都表示接受,甚至很多人会想,如果我是保尔森或者伯南克,也许也只能这么做”。金岩石告诉记者,与电视上外界能够看到的“水深火热”的情况不同,美国本土居民的情绪非常稳定,而这个稳定的原因是因为美国政府非常开放和透明,没有人会追着看报纸或者看电视,关注危机的时刻进展,这个信息甚至透明到如果有人追问危机为什么发生,大家反而会觉得这个人不正常。
金岩石表示,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推出之际,美国本土的主流意见不管是经济界还是政治家都非常反对,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危机这么严重,他们认为这触犯了一个基本的道德问题:“为什么要拿穷人的钱去救富人”。
就在美联储争议救市方案是否通过之时,美国商业银行发生了倒闭案——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这是继雷曼兄弟这一投资银行界最大的倒闭案之后危机演变的又一重要趋势,这顿时将整个市场情绪扭转,也使绝大部分民众和政客意识到,美国遭遇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这种危机如果没有及时处置,会引发美国在全球经济体系的地位,并进而引发美国经济的严重衰退。因此,美国政府拿出一种非常积极的救市态度,一方面遏制了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另一方面感动了政客和民众。虽然现在美国还能听到一些反对的声音,但主流已经开始支持政府的救市方案。
危机信息披露非常透明
金岩石认为,这7000亿美元方案的内容相比最早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有了很大的进步。美国民众很明显也表示了接受。但很显然这部分资金是不够的,所以在非常有限的资源和授权范围之内,美国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还有待观察。
金岩石认为,他在美国期间正是7000亿救市方案出台与否的时候,堪称一个历史时刻。但他所见到的美国民众或电视节目,几乎没有针对这个方案进行辩论或者争论,人们都显得非常平静。
他举例说,他所存款的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了,听到消息后,他前往这个银行,结果是“咖啡照喝、业务照办,营业员仍旧笑脸相迎”,没有感觉到发生任何问题,所以美国民众和他一样,对金融体系的基本信任没有改变。这与某些媒体给人留下的“美国人民似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片面印象是有出入的。
金岩石表示,近期在华尔街发生的最大事件是雷曼兄弟破产和几万人失业,但如果看一看人们搬着自己的箱子离开公司时的情况,就会发现他们并没有特别恐慌或者愤怒,很多华尔街员工仍旧保持着平和和尊严,甚至会问“我还能为公司做点什么”。
“另外,美国的危机情况一直是高度透明的,美国、美联储和国会的态度,企业主的讲话曝光得非常充分,让美国人感觉没什么可抱怨的,他们获得的信息足够对称。”金岩石表示。
华尔街不是危机根源
金岩石认为,现在国内很多人对金融危机和美国情况了解得还是太少,对华尔街真实的商业模式还缺乏认识——以为华尔街制造了很多麻烦。其实,如果我们对现代金融业有一个最本质的认识,就会意识到现代金融业其实是给全社会化解风险的机构,只不过在化解风险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两种必然结果,一种是经营风险,另外就是制造风险。
他举例说,因为你把张三的风险化解到李四那里,李四就会认为你制造了风险。但别忘记,现代社会的风险总量是由于现代金融业的产生而逐渐升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发生危机的本源性风险因素并不是华尔街制造出来的,而是原来就存在的,只不过因为为了“化解”风险而造成很多风险又升级了。 #p#分页标题#e#
另外,由于华尔街具备了经营风险的能力,也就带来一个必然的结果——希望把风险做大、挑战风险。直到有一天,人为制造的风险和自然的风险集中起来,超越了人们所能管理的局限,就会引发金融风暴,这就是我们看到华尔街金融风暴周期性出现的原因。
“大约每10年一次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将永远伴随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此前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不够,对危机的了解也不深。”金岩石表示,不管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今年的全球金融海啸,都有一定的周期。在这两次危机中,中国从局外人变成了部分局内人,也深刻体会到“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的道理。而一旦我们与国际社会构成了经济共同体,也就理所当然地要承担在其中的责任和风险。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