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面对井喷行情 温州资金想炒一把就走

素来以“抱团”作战闻名,凭借雄厚的民间资金实力辗转全国,涉及房地产、煤矿等多个行业的温州投资客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从席卷各地楼市的“炒房团”,到征战山西、新疆的“炒煤团”、“炒棉团”,再到出击股市的“炒股团”,仿佛一阵经济旋风席卷全国。

面对“9·19”井喷,这些温州资金会再次进入股市吗?近几日惊心动魄的场景犹在耳畔,机构等大资金的大肆抄底是否引起温州投资客的思考?或者他们已经在悄然行动?本报记者飞赴温州给你带来温州炒客的最新动向。

后井喷时代:观望中短线参与

说起温州人,大家还容易联想到冒险精神。在曾使人极度绝望的股市突然出现“井喷”行情的诱惑面前,他们的心态会怎样?救市组合拳频出能否勾起人们对牛市的再度憧憬?

温州财通证券客户服务部经理祝立敏表示,一年多来,大户亏得很多,而这些人多是前两年进入股市的新股民。温州人群在2006年行情好的时候,真正关注股市的并不多。而到了2007年跟风效应顿时体现出来。

据祝立敏解释,温州老百姓普遍的股市投资金额大致在20~30万,不过其中也有不少人青睐基金。“由于研究不多,很多投资者认为买基金是不会亏钱的。”

后井喷时代是否来临?该如何应对?30出头但在股市中已经摸爬滚打8年多的祝立敏说,目前来看很多咨询者都是问同一个问题,而他所做的回答也惊人地一致:观望中少量参与。

而有少数温州投资者则是抱着“博弈”心理来参与的,他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温州一家锁具集团公司的“公子”,就是利用每周二、四厂里进货间隙,调配资金超级短线进入股市,一天后不管盈亏再将股票卖出,拿钱去交纳厂里进货的材料款。祝立敏说:“这在温州也有一定的象征性,观望中适度参与,但牛市真正来临之前,奉行短线操作,这就是目前很多温州投资者的心态”。

招商银行温州分行贵宾理财经理张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个人理财在2008年三季度也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宁愿存定期或是进行保本类理财产品的购买。但另一方面,4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更多选择通知存款等短期产品,资金可随时重回战场。

资金流向发生变动

央行的全国调查实施在今年8月份,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当期收入满意指数和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下降,未来增收信心不足;居民投资意愿下降,银行储蓄再次成为居民的首选;居民购房意向谨慎。央行温州中心支行进行的温州市范围内储户调查也随后出炉,《每日经济新闻》从该行获得这份题为“消费低位拉升,投资结构调整”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物价满意度低位回升,通胀预期有所减弱;储户预期增收信心不足;消费意愿回升,投资意愿回落。

两者存在微妙的不同,尽管投资意愿都处于回落状态,但温州人的消费意愿开始回升。在2008年3季度对当前的支出选择中,分别有25.75%和7%的温州储户愿意“更多消费”甚至“借债消费”,消费意愿为32.75%,与36个调查期的平均消费意愿33.56%较为接近,较上季度上升8.75个百分点。 其中大件消费意愿明显上升,较上季度上升了7个百分点。

近期黄金暴涨,这当中有相当部分温州资金。温州恒泰大通黄金投资的总经理郑珍智总结道,这一年以来,温州约有15家左右的黄金公司应运而生,而据他了解,其中大多数也是从股票期货投资等转行过来的。

对待保险投资,温州投资群体有何高见?温州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柯以忠表示,“我个人觉得,保险方面的投资(对温州人)吸引力并不大”,其原因在于,“保险是一种风险的保障,投资性被分摊了。”

贵宾理财经理张慈表示,股灾降临,导致下半年以来银行忙着将之前的“高收益”幌子收起,更多地向投资者推荐保本型的债券基金、货币型基金等。

说起温州人喜欢“炒”,她说,虽然外界认为温州人不惧风险,但出人意料的是近期在对公理财的相关调查结果中,稳健型、平衡性和成长型当中选择稳健型的明显居多数。

同样,大环境也影响到银行中间业务的收益。温州分行公司一部总助陈凯认为,中间业务这一块在前两年的确发展很快,但随着2007年2月介入第三方存管,银行从股市直接间接获取的这部分收益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这其中也包括一些代理基金的业务。

温州资金最新流向

A、短线参与“井喷”行情;

B、比以前更愿意消费,调查显示,温州居民2008年3季度对当前的支出选择中,分别有25.75%和7%的储户愿意“更多消费”甚至“借债消费”,较上季度上升了7个百分点;

C、转战黄金,这一年以来,温州约有15家左右的黄金公司应运而生;

D、理财转向稳健型、平衡性和成长型产品;

新闻链接

股市跌楼市降储蓄无奈再成首选

◆每经记者方俊

本周,央行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由于股市的持续低迷,居民的投资意愿出现持续下降,银行储蓄再次成为居民的首选。

2008年8月中下旬,央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认为投资股票或基金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8.2%,较上季大幅下跌8.6个百分点;连跌了4个季度,且跌幅均在8%以上。自2007年2季度开始,认为存款利率“适度”的人数占比逐季攀升,本季有55.3%居民认为存款利率“适度”,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而银行储蓄再次成为居民的首选,本季度的调查有43.8%的居民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有六成多(63.2%)的居民家庭最主要金融资产为“储蓄存款”。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清议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受今年以来股市持续低迷、房市开始调整影响,居民选择银行储蓄存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表示,由于受美国次贷影响,全世界经济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居民对经济减速的担心在不断增加,居民选择银行存款比较符合情理。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现在居民投资途径缺乏导致,现在股市、房市都在下跌,基金也是跌得一塌糊涂,投资者也是不得已才把钱放在银行作为储蓄存款,而且市场新增的资金也都没有投资意愿,使得这部分资金也是流向了银行。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中国对外证券类资产增长 中国香港仍为最大投资市场

2024年中国对外证券类资产增长 中国香港仍为最大投资市场

5月30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对外证券投资资产(不含储备资产)规模达14173亿美元,涵盖股权类及债券类投资。其中,股权类投资8598亿美元,债券类投资5575亿美元。

2025年06月04日
中国外汇市场稳健运行 跨境资金净流入趋势延续

中国外汇市场稳健运行 跨境资金净流入趋势延续

4月22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在介绍2025年一季度外汇收支形势时表示,中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跨境资金呈现净流入态势,银行结售汇差额逐步趋向均衡。

2025年04月25日
全球经济增长下调 贸易紧张加剧经济风险

全球经济增长下调 贸易紧张加剧经济风险

4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5个百分点至2.8%,2026年增长预期下调0.3个百分点至3%。报告指出,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正对全球经济前景构成显著下行风险。

2025年04月24日
中欧贸易持续深化:一季度双边贸易额达1.3万亿元 高技术与消费品领域增长显著

中欧贸易持续深化:一季度双边贸易额达1.3万亿元 高技术与消费品领域增长显著

4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会上介绍,中国和欧盟是互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建交初期的24亿美元到了现在的7800亿美元。2025年一季度,我国对欧盟进出口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相当于每分钟有超1000万元的贸

2025年04月15日
2025年一季度期货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 成交量及成交额均同比增长

2025年一季度期货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 成交量及成交额均同比增长

4月3日,中国期货业协会(中期协)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2025年3月全国期货交易市场成交量约7.34亿手,成交额约61.5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8%和24%。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3月成交量约1.93亿手,成交额约19.37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6.32%和31.45%,同比分别增长12.94%和31.91

2025年04月08日
中国独角兽企业达409家位居全球第二 人工智能领域领跑估值榜

中国独角兽企业达409家位居全球第二 人工智能领域领跑估值榜

3月30日,2025全球独角兽企业大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之一,大会发布了《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年)》。《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拥有独角兽企业(估值超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409家,占全球总数的近30%,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约15068亿美元,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

2025年04月03日
2024年全球经贸摩擦高位运行 涉华摩擦指数月均值为135

2024年全球经贸摩擦高位运行 涉华摩擦指数月均值为135

3月28日,中国贸促在北京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数据显示,2025年1月,美国、日本、印度位列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前三国家。

2025年03月31日
需求缩减叠加人工钻石冲击  天然钻石价格暴跌 行业未来何去何从?

需求缩减叠加人工钻石冲击 天然钻石价格暴跌 行业未来何去何从?

后疫情时代,在经历国际供应链危机后,全球经济市场受较大影响,通胀高涨,钻石市场需求也随之缩减,天然钻石价格出现暴跌,行业经济效益下降。根据钻石观察统计的数据,2023年全年戴比尔斯毛坯钻销售总额约为36.25亿美元,比2022年下降了37%左右。

2024年02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