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金融机构是否应该充分利用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时机抄底华尔街?尽管专家对此各执一词,但一致认为,各金融机构要全面评估风险,谨慎走出去。
抄底的机会来了吗
虽然日本金融巨头已经大举“捡漏”华尔街,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中国金融机构抄底华尔街还不是时候。
他认为,虽然不排除有些机构此时能够抄到底,但是中国企业不能以抄底思维走出去,而是要从长期战略发展角度考虑投资行为。金融机构要从业务发展的角度进行战略投资,而不是做财务投资者。“目前局势还不明朗,如果美国实施救市计划,会使美元进一步贬值,可能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也认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趋势依然扑朔迷离,目前还不到中国金融机构抄底的时候。“早在今年上半年,国内就曾有人宣布次贷危机高峰期已过,中国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到美国金融市场抄底。试想,如果中国机构投资者轻信了上述判断,进入美国市场购买了雷曼兄弟或两房的股票,现在将会怎样懊悔。”他指出,美国国内不是没有资金充裕的机构投资者对市场虎视眈眈,但是连他们都没有出手,这说明次贷危机的走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依然有可能继续下跌。与其拍脑袋判断市场的底部冒险进入,不如观察其他有经验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目前的最佳策略还是“现金为王”,中国金融机构依然应该持币待购,等待更好时机的到来。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则表达了相反的看法,他认为现在中国金融机构出手的时候已到。虽然美国金融动荡短期内还有很多不确定性,股票价格还在不断下跌,但是未来美国还是全球的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发展前景看好。他还认为,从历史上看,东亚文化与美国文化很难兼容,因此不应购买业务单元,而应以购买美国金融机构股权为主。
须三思而后行
虽然认为目前已是合适时机,但殷剑峰也提醒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投资前要摸清美国政府的态度,并且对意向购买的机构所从事的衍生品交易进行全面的了解,“有些衍生品交易不表现在资产负债表上,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
另外一位学者则指出,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步伐要与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相结合,做到有市场、有业务。他认为,美国破产的金融机构从事次贷业务比较多,抄底前要考虑清楚以后的发展方向。如果以后能够发挥长处的话可以购买,要根据实际决策而非价格进行购并活动。
“如果能够充分重视次贷危机给我们提供的借鉴意义,未来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就能少走很多弯路。”张明认为,次贷危机对于中国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于为中国下一步的金融体系改革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例如如何推动资产证券化进程、如何发展信贷评级机构、如何控制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如何提高金融衍生产品的透明度、如何进行投资者教育、政府如何对系统性金融危机做出反应等。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