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的整数关口向来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1990年12月19日,上证指数以96.05点开盘,探低95.79点之后,股指自此便拉开了“长征”的序幕。100点、500点、1000点、2000点、3000点,直至去年的6000点纷纷被踩在了脚下。其中,2000点被突破无疑被视为A股市场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2000年11月8日,上证指数首次突破2000点,见证了一轮牛市行情的辉煌,也预示着当时的网络股泡沫的破灭。在4年多的大熊市中,2000点被轻易击穿,最终“千点论”变成了现实。因为股改,再加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另一轮大牛市行情随之而来,上证指数在2006年11月20日再次突破2000点,并在去年演绎了疯狂,股指最高上摸6124点才停歇。
正如潮起潮落,股指的涨跌是市场的运行规律,泡沫被吹得足够大后,价值回归成为必然的选择。今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国内通胀压力、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以及大小非因素的影响,股指随波逐流,低点不断下移,终于在9月16日上午9点48分,2000点再次被击穿。
其实,在“牛熊分界线”2245点失守后,市场基本上认为2000点将不保。尽管在上周的最后两个交易日,“2000点保卫战”就已打响,但结果就是如此的残酷。
上证指数再次击穿2000点,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事后看来,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是引爆此轮大跌的“导火索”。中国平安之后,浦发银行(600000)再融资的传闻变成了现实,以及关于中国人寿(601628)、中国联通(600050)等的再融资传闻莫不对市场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尽管在2月25日,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严格审核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然而,毕竟市场大势已去,疲态尽显,其后的大跌或许早就埋下了伏笔。
规范大小非的减持行为,以及降低印花税的举措,均没能拯救股市于水火。纠偏式的救市,呈现在市场面前的仅仅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当前期维稳成为了市场的主旋律,事实上也说明市场本身问题的严重。然而,不幸的是,维稳最终成为一场游戏一场梦。
这不能说不是市场的悲哀,更是广大市场参与者的悲哀!话说回来,如果国内的维稳有了实效,2000点就不会轻易被击穿,甚至于“牛熊分界线”2245点也不会被触及。但这一切都发生了。
从6124点到2000点被击穿,股指跌幅高达68%,并且还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的。相比于攀上6124点,其时间要少得多,过程也要惨烈得多。并且,市场的剧烈波动,是超过十数万亿的市值缩水换来的,这个代价无疑非常巨大。
当我们一面高喊着救市时,其实同样也应该思考,为什么前两年全球资本市场最牛的股市,转眼之间却步入了最熊?为什么A股市场总是在暴涨暴跌中轮回?为什么在证券投资基金等纷纷入市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不能成为真正稳定市场的力量?
即使是2000点再次被击穿,股指重回2000点之上,并且在今后站上更高的点当然也是可期的。 问题是,A股市场不能再重复大起大落的走势了。高速发展的宏观经济不允许这样,证券市场的长治久安不需要这样,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出发,同样不需要股指的剧烈波动。因此,根除市场所产生的弊端,让证券市场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显得尤为重要。
2000点被再次击穿,意味着市场信心的丧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也意味着市场再次孕育着新生。其实,2000点被击穿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类似的一幕被反复重演;更可怕的是,A股市场的发展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反而误入了歧途。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