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新型钢材行业市场产销态势分析及投资价值前景评估报告》
螺纹钢主力合约本月以来已大跌15%,恐将创下2016年5月以来单月最大跌幅。10月期货及明年1月期货本月也各下跌15%左右,预示长线偏空情绪趋浓。目前中国的钢铁市场发展对全球钢铁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2016 年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大约一半左右(49.6%)。 我们通过分析全球钢铁情况,发现国外经济在复苏,但是耗钢增长并不明显。而观测我国粗钢产量增长也在近年明显放缓, 同样进入了经济增长但耗钢停滞的状态。
2018年钢铁行业最明显的变化便是,供给压制贯穿全年,在环保与去产能双重监管态势下,产能几乎没有过多反弹的余地,仅有高炉复产或者部分电炉复产带来增量,且电炉复产进度一直低于市场预期。
除了正常表内去产能,2017年对供给压制形成最大贡献的,非清除地条钢莫属。毕竟地条钢作为过往弹性最大的产能部分,对于供给压制是一大障碍。年初行政化手段淘汰落后“中频炉”产能后,短短两三月内造成约6000万吨-8000万吨有效供给缺失,进一步将存量供给弹性消耗殆尽。同时,频繁的环保限产致使今年行业在持续高位盈利背景下,统计范畴内高炉产能利用率较难突破90%高位。
全产业链库存包括上游钢厂、中间钢贸、下游终端三个环节。其中,钢厂和下游库存往往以销售经营为主、投机为辅,而钢贸库存以投机为主、经营为辅。我们可以将用来平滑销售与生产阶段性错配的经营部分定义为安全性库存,将囤货待售赚取价差的投机部分定义为投机性库存。
目前钢贸库存为主的投机性库存已降至历史低位,主动补库迹象相比去年也不甚明显,同时,全产业链库存也始终处于去化轨道。这至少侧面证明,需求后期偏弱情形下,供给压制成供需紧平衡局面主因。
2018年煤炭供应将较2017年宽松。据统计,2016年国内煤炭行业共完成去产能任务2.9亿吨,2017年1.5亿吨的去产能任务已经提前完成,而“十三五”规划要求煤炭行业在此期间淘汰落后产能共计8亿吨。故未来三年煤炭行业的去产能任务为3.6亿吨,即平均每年完成1.2亿吨目标。实际上,过去两年煤炭行业去产能的任务都是超额完成的,未来继续完成目标的难度估计也不会太大。
2017年国内原煤供需一直处于紧平衡的状态。为增加供给,政府一再强调加快优煤炭质产能的释放速度。但2017年1至10月,原煤供给较去年同期的增长并不明显,动力煤的市场价格也持续大幅高于政府划定的“绿色价格区间”。因此,我们预计2018年政府会适当调整行业去产能的节奏和力度,并继续加快在建产能投产,从而导致煤炭的整体供给会较2017年宽松。
预计2018年焦化行业的利润将维持在合理区间,焦炭整体供给将偏于宽松。2016年至2017年,在成本和钢厂利润两种驱动力量的作用下,国内焦炭价格走势大起大落(图表37)。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间,焦炭和焦煤的价格直线飙升,走势高度一致,价差接近于零。在此期间,国家在煤炭行业全面推行“276工作日”生产制度导致炼焦煤供给十分紧张,炼焦煤价格直线飙涨。但该时期下游钢企的焦炭需求相对一般,焦化厂只能被迫提高焦炭价格。所以,2016年的这轮焦炭价格大涨实际上是成本推升的结果。2017年6月底至9月底,焦炭价格又开启了一轮单边上涨行情,但这回炼焦煤的价格却表现平稳。这段时间,钢企的生产利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生产积极性高涨,采购原材料的动力也十分充足。在此情况下,焦化企业不断提涨焦炭价格,攫取钢厂利润。
分析预计,随着房地产市场放缓、中国政府深化去杠杆操作以及对金融和工业领域的重组,今年需求将会下降。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