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8日至10日的中国钢铁产业链发展高峰论坛暨中联钢年会上,原冶金部副部长、全联冶金商会原名誉主席赵喜子表示,全国4500万吨钢铁去产能任务,河北省占了三分之一;在河北省1600万吨钢铁去产能中,97%是民营企业的产能。
应该对民营钢企忍辱负重加以点赞,他们在夹缝中求生存很不容易,可以说,如果没有民营钢企的付出,可能今年钢铁去产能的任务是很难完成的。
从目前来看,当地政府把去产能任务压在民营钢企身上也有一定道理:一是民营钢企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在设备、环保、技术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达标现象。二是不少民营钢企竞争力不强,产能同质化严重,被纳入淘汰范围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民营钢企自身存在问题外,把钢铁去产能压在民企身上其实有另外更深层的原因。民营钢企员工不像国有钢企员工在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方面那么复杂,很多都是由当地农民工招募而来的,因去产能而关闭之后,只要将员工工资结清即可,政府不用支付巨额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也不用考虑职工再就业的问题。而相比之下,国有钢企去产能比民营钢企复杂得多。
但要注意的是,把钢铁去产能任务绝大部分的“重量”压在民企身上,只拿民企“开刀”,也可能会带来很多去产能“后遗症”.
其一,可能会打击民营钢企的积极性,使更多民营钢企将来对进入其他资源产业领域产生恐惧心理,不敢轻易涉足。同时,民营钢企退出过多,影响了钢铁生产的公平竞争,使国有钢企重新占据钢铁生产垄断优势,对钢铁生产整体生态优化不利,尤其是容易滋长政府去产能的惯性思维和依赖心理,在今后其他产业去产能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又拿民企开刀,对民企的整个生存环境不利。
其二,由于把去产能任务的重力都压在了民营钢企肩上,使不少民营钢企的先进生产线也被同时关闭,不仅形成了钢铁生产资源的浪费,更加剧了民营钢企的损失,虽然当地政府可能会采取一定财政补偿或奖补,但往往是杯水车薪,难以让民营钢企全身而退。
其三,把更多去产能任务压在了民营钢企身上,相对减轻了国有钢企去产能压力,使一些生产能力丧失、亏损严重、难以发挥作用的国有钢企得以苟活,不利于国有钢铁僵尸企业尽快出清,影响钢铁去产能持续推进,造成国家钢铁生产资源更多的浪费,不利于钢铁产能结构尽快优化。
其四,只拿民营钢企开刀的最大危害是国有钢企依然占据绝对比重的金融资源,使银行不良资产无法盘活,久而久之,会加大银行业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使钢铁去产能陷入更加恶性循环的怪圈。
由此,钢铁去产能是一场深刻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既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和勇气,更是检验政府驾驭经济能力的“天平”。这需要各级政府科学制订去产能的方式方法,广泛征求企业及社会各界意见,做到“一碗水”端平;消除身份歧视及政府“拍脑袋、想当然”去产能指导思想,以“保护先进、淘汰落后”作为唯一指针,使钢铁去产能始终运行在健康轨道上,力求国有钢企与民营钢企双方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失。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