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需求有限,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当前钢铁产业发展的困局有目共睹。
近日,工信部发布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推动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等,营造国内公平税赋环境;要通过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支持国内企业通过境外并购、股权投资等建立全球营销研发服务体系等深化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营造和维护公平、有序的钢材出口秩序。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规划》中推动国内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等深化对外开放的举措,为钢铁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供了钢铁产品出口摆脱当前深受贸易摩擦困扰的“良方”。
调结构仍是重中之重
《规划》指出,从国内来看,“十三五”我国钢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将呈双下降走势,生产消费将步入峰值弧顶下行期,呈波动缓降趋势。国内粗钢消费量在2013年达到7.6亿吨峰值基础上,预计2020年将下降至6.5亿~7亿吨,粗钢产量7.5亿~8亿吨。从国际上看,预计2020年粗钢消费量和产量基本维持在16亿吨左右。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根本改变。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赵玉敏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如果继续出口低端钢材产品,国际市场空间将非常有限,中国钢铁产品出口转型升级亟须提速。“当前传统产业钢材需求下降,用钢规模不断缩小,新兴产业对钢材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更高强度、性能更强的、耐热耐腐蚀度更好的产品更有市场空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要注重优势互补,加大研发力度,多生产一些高精尖的产品。”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提出,要落实公平税赋政策,推动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适时调整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钢材进口税收减免政策。此举被认为是促进钢铁产业调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初实施进口钢材保税政策是作为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一种手段,如今在我国加工贸易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取消相关优惠政策为国内市场营造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对装备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有利于鼓励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体现了国家对钢铁产业调结构的要求。
深化合作加快“走出去”
今年以来,国际保护主义不断抬头,钢铁产品更是首当其冲,频繁被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从全球范围来讲,经济危机导致各国购买力减弱,钢铁产业结构转型没有进入到新阶段,供需不平衡导致各国之间矛盾突出,各国都在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来阻止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到本国市场,贸易摩擦严峻形势不断加剧。”周密表示。
周密认为,要改善上述局面,必须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调整。需求方面,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互联互通合作有利于需求复苏。供给方面,尽量避免市场无序竞争导致的相互压价,同时在加快产能合作、改变国际经营模式方面下功夫。
“从长期来讲,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钢铁需求的增加,在经历了这个下滑周期以后,未来还是会有一个稳定的市场预期的。”周密说。他认为,《规划》中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开放的举措,对缓解我国钢铁产业当前困境很有针对性。《规划》提出,要以“一带一路”沿线资源条件好、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国家为重点,有序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同时以高铁、电力等大型成套设备“走出去”为牵引,鼓励优势钢铁企业到海外建设钢铁生产基地和加工配送中心,带动先进装备、技术、管理对外输出。此外,鼓励国内企业与境外企业合作,发挥互补优势,共同探索开发第三方市场。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