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以供给侧改革实现钢铁全行业根本性脱困

  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13日表示,将于近日发布《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围绕“到2020年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全行业根本性脱困”的总体目标,从化解产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品种质量等5方面提出了引导性的调整升级目标。

  去产能助力行业脱困

  去产能仍是首要目标。产能过剩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为使产能利用率恢复到合理水平,《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粗钢产能在现有11.3亿吨基础上压减1亿吨至1.5亿吨,控制在10亿吨以内,产能利用率由2015年的70%提高到80%。

  《规划》还提出,“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和15%以上;前10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由目前34%提高到60%;结构钢材占建筑用钢比例由10%提高到25%以上;主业劳动生产率由目前的514吨钢/人·年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000吨钢/人·年以上。

  “去产能是钢铁业实现脱困发展的必然要求,重点是做好严禁新增产能、依法依规去产能、推动‘僵尸企业’应退尽退三方面工作。”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周长益表示,去产能是要去“谁”?主要是两类产能,即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产能和落后产能。同时,考虑到“僵尸企业”占用社会资源、低价销售冲击市场,扰乱经济秩序,因此要将其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应退尽退。

  在严禁新增产能方面,《规划》要求各地“十三五”期间一律不得净增钢铁冶炼能力,对于各地拟备案的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及改造项目必须要严格执行产能减量置换,包括之前已经国家核准和地方备案的拟建、在建项目,也要执行减量置换。

  事实上,“十二五”期间,我国就要求钢铁项目建设须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要实施减量置换。那么,“十三五”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工作与以往有何不同?对此,周长益指出,考虑到过去部分钢铁项目的产能置换存在将已关停多年的“死产能”作为置换产能,导致置换形同虚设,钢铁产能年年增加。为杜绝类似现象,实现“十三五”期间粗钢产能净减少1亿吨至1.5亿吨的目标,《规划》明确提出在实施产能置换中四类产能不得作为置换产能,包括2015年(含)以前已淘汰产能、落后产能、列入压减任务的产能、享受奖补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产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钢铁产能真正降下来。

  重组不搞“拉郎配”

  在我国钢铁行业大规模发展阶段,一些企业为快速扩张,不断举债建设,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整体陷入困境的情况下,这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偿债能力减弱,导致债务风险上升,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债务违约现象。因此,《规划》将去产能和去杠杆结合起来。对于在建钢铁项目和城市钢厂搬迁项目,要结合当前形势,在减量发展基础上重新评估建设可行性,防止产生新的资不抵债企业;对于资不抵债、债务违约的企业,要通过破产重整、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多种方式加快处置;对于技术装备先进,产品有特色、有市场的企业要多采用破产重整、债务重组的方式处置;对于其他资不抵债企业,坚决不搞“拉郎配”式的重组,该破产清算的要坚决依法破产清算,推动企业整体退出。

  目前,我国重大钢铁布局调整已经基本完成,宝钢湛江、武钢防城港等南部沿海基地项目建设缓解了我国钢铁“北重南轻”局面,部分城市钢厂搬迁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钢厂与城市发展不相融问题,大批沿海钢厂的建设解决了进口矿石长途运输高成本问题。

  关于各地布局调整的方向和思路,周长益表示,东南沿海地区,要建好一流水平的湛江、防城港等沿海钢铁精品基地,不谋求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远离沿海的内陆地区要打破按行政区划平衡钢铁产能的概念,实施减量布局调整。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则要实施本区域的整合,压减过剩钢铁产能。

  关于城市钢厂的出路问题,《规划》指出,不符合所在城市发展要求,改造难度大、竞争力较弱的城市钢厂,要实施转型转产,退出钢铁行业;符合所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城市钢厂,要实施“绿色发展、产城共融”战略;确需搬迁的城市钢厂必须实施减量搬迁。

  提高行业有效供给

  《规划》还提出,要将创新驱动、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三者结合起来,推进钢铁工业有效供给水平的提高。周长益表示,考虑到目前钢铁工业还存在创新载体分散、各自为战、协同创新不足等问题,“十三五”期间要支持现有科技资源充分整合,实施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在钢铁领域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设计单位和下游用户协同创新,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创新引领发展新局面。

  周长益还透露,“十三五”期间,工信部将重点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4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总结出钢铁工业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钢铁企业要通过早期介入用户超前需求、后期跟踪改进等模式,主动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特别是要在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电力、航空航天、机械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高端钢材品种方面取得突破。

  引导我国建筑用钢从螺纹钢为主转向结构钢材为主成为《规划》的一个重要方向。钢结构建筑在抗震性能、钢材循环利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推进建筑工业化和实现钢材绿色消费。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比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钢结构用钢约5000万吨,占建筑用钢比例约10%。

  周长益表示,“十三五”期间,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是必然趋势。钢铁企业要主动参与钢结构示范产业基地建设,研发生产与钢结构建筑构件需求相适应的定制化、个性化钢铁产品,促进钢结构建筑推广应用。同时,“十二五”期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400兆帕高强钢筋生产比例已达到99.6%以上,“十三五”期间要重点推广50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黄金价格突破历史极值 2024年三八妇女节国内金饰达到655元/克

黄金价格突破历史极值 2024年三八妇女节国内金饰达到655元/克

2024年2月下旬以来,国际金价高歌猛进,国内金价也随之一路飙升。在3月8日,COMEX 4月黄金期货连续第5个交易日创下收盘历史新高,同时也是历史最高值,达到了2170.7美元/盎司,而国内AU9999更是突破500元/克的关口。

2024年03月08日
全球锡矿行业供需缺口正扩大 锡价呈上行走势

全球锡矿行业供需缺口正扩大 锡价呈上行走势

2023年,在全球高通胀、高利率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疲软。自2023年12月以来,在全球工业金属市场中,锡价呈现探底复苏态势。据统计,2022年全球锡矿完全成本的90%分位为2.56万美元/吨,2023年12月30日,LME锡现货价为2.52万美元/吨。

2024年02月20日
2024包钢股份将重点围绕钢材深加工布局 钢材深加工成为企业新利润增长点

2024包钢股份将重点围绕钢材深加工布局 钢材深加工成为企业新利润增长点

近些年来我国钢材市场企业竞争加剧,许多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而为推动自身更好发展,已经有不少钢铁企业也将目光放在了钢材深加工市场,而钢材深加工也成为了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2024年02月07日
2023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创近10年新高 行业发展势头较好

2023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创近10年新高 行业发展势头较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7469.8万吨,比上年增长7.1%(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2018年至2023年间我国有色金属产量趋于平稳增长,产量增幅平均保持在5%左右。

2024年02月05日
2023年我国黄金消费量同比增长8.78%  其中金条金币消费增速较快且占比提升

2023年我国黄金消费量同比增长8.78% 其中金条金币消费增速较快且占比提升

据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黄金消费量达到1089.69吨,相比于2022年全国1001.74吨的黄金消费量,其同比增长8.78%。消费结构来看, 2022年,我国黄金首饰消费654.32吨,占比约65.32%;金条及金币消费258.94吨,占比约为25.85%。

2024年02月01日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尾矿、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在价值高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尾矿、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在价值高

我国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在价值高,但据不完全统计,其综合利用率不足50%,亟需深度挖掘开发利用。为此,山东省、四川省、山西省、云南省等省份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提高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2024年01月24日
我国废钢行业:截至2024年1月上旬符合废钢铁加工准入条件企业已升至824家

我国废钢行业:截至2024年1月上旬符合废钢铁加工准入条件企业已升至824家

废钢指的是钢铁厂生产过程中不成为产品的钢铁废料(如切边、切头等)以及使用后报废的设备、构件中的钢铁材料。按照废钢产生方式的不同,一般将废钢分为三类,即自产废钢、工业废钢、折旧废钢。其中折旧废钢占比最大,2022年占比达到68%,自产废钢和加工废钢分别占15%、17%。

2024年01月17日
铜矿行业:2024年全球多家企业正计划减产  或将影响中国铜原料供应格局

铜矿行业:2024年全球多家企业正计划减产 或将影响中国铜原料供应格局

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总称, ICSG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铜矿产量(金属量)为193.8万吨,在全球排名第四。由于我国的铜资源储量和开发水平与需求规模不匹配,所以我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铜进口国,其中铜精矿70%以上依赖进口,全球铜矿供应情况将影响我国铜原料的供应格局。

2024年01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