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困顿之下 钢铁行业“洗牌”或并不顺利

       导读:困顿之下 钢铁行业“洗牌”或并不顺利。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与过去主要靠第二产业的拉动不同,目前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但第三产业对钢铁的需求和消费强度远低于第二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钢铁需求难以再有实质性的提升。
参考:《
中国钢铁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五年投资动向研究报告

       “未来可能会有一部分产能因为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被迫退出市场,但更有可能的是一部分企业成为‘僵尸企业’”。谈及新常态下我国钢铁行业的前景,上海钢联“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深表忧虑。
       需求进入平台期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为7%,创下六年新低,后期下行压力不减。作为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产业,徐向春指出,目前我国钢铁的需求已经步入平台期,且会持续一段时间。
       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与过去主要靠第二产业的拉动不同,目前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但第三产业对钢铁的需求和消费强度远低于第二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钢铁需求难以再有实质性的提升。
       在此基础上,徐向春进一步表示,我国的钢铁需求短期内也不会快速回落。
       其解释道,这与我国目前城镇化进程远未结束有关。“包括没有户籍的人口在内,目前城镇化的比例为53%,离基本完成城镇化要求的70%的比例还有一定差距,这就决定了钢铁的需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回落”。
       此外,其补充说,目前十分火热的基础建设投资以及“一带一路”等战略也有助于提振钢铁需求。
       “2013年中国的钢铁需求折合成粗钢约为7.6亿吨,2014年略有下降,今年预计还会下降。但后期当经济调整到位以后,并且‘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战略步入正轨,预计钢铁需求会有一定的回升。总的来说,未来一段时间钢铁需求会在一定区间内上下波动”。
       综合近几年钢铁现状,徐向春预计中国的粗钢消费峰值在7.5—8亿吨之间,这一时间或将维持10-15年。
       产能处于“历史性绝对过剩期”
       徐向春称,随着钢铁需求平台期的到来,产能过剩问题在这几年尤为突出。数据显示,自2009年之后,我国钢铁的产能利用率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
       通常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下即可称之为产能过剩,按照工信部公布的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305家钢铁企业名单进行计算,涉及炼钢产能11.48亿吨。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8.23亿吨,产能利用率为71.7%。如果考虑纳入规范条件管理的钢铁企业占我国钢铁总产能的90%左右,那么全国炼钢产能在12.76亿吨左右,照此计算的产能利用率仅为64.5%。
       “钢铁产能过剩这一概念并非近两年才出现,但因之前我国经济增长太快,掩盖了这一问题,随着目前经济增速放缓,这一问题愈加凸显。”
       产能的严重过剩极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供需失衡下,钢价一路向下。据“我的钢铁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普钢相对价格指数已跌至89.5点,而年初还在100点以上。
       事实上,我国一直在为化解过剩的产能做努力。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831亿元,同比下降了6.8%,而去年全年该值也呈现出同比下降的态势。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如此,因目前部分在建产能还尚未投产,未来钢铁产能或还有惯性上升的空间。
       徐向春称,“按照我国的钢铁产能为12亿吨来计算,目前国内外钢铁需求共计8.2亿吨,这也就意味着存在着3亿多吨接近4亿吨的过剩产能。”
       其补充说,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应该存在合理的过剩,但就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毫无疑问我国钢铁行业已经远远超过合理的过剩水平,处于“历史性绝对过剩期”。
       行业洗牌或并不顺利
       毫不夸张的说,钢铁行业现在困境重重。供需严重失衡,不仅钢价下行,企业经营也愈发困难。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苗长兴表示,2012~2014年,钢铁行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最低时钢铁主业不到1%的利润率。今年一季度,国内大中型钢企亏损面近50%,钢铁业已成中国“最不赚钱”的行业之一。
       中钢协亦披露称,一季度,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629.18亿元,同比下降14.48%;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9.87亿元,同比减亏70.46亿元,但主营业务亏损110.53亿元,增亏34.33亿元。
       行业困境下,徐向春表示,行业已进入洗牌期,但其强调,期间过程必定困难重重,“因为对很多企业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并不是如何进行转型升级等,而是生存问题”。
       其实,为了缓解行业困境,化解过剩产能,近年来《关于印发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政策陆续出台。业内人士称,工信部目前正拟出台《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据悉,其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三年的努力,压缩我国8000万吨钢铁产能,钢企数量保持在300家左右,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但徐向春表示,这部分产能能否顺利退出依旧未知。“企业的负债问题如何解决、职工的就业如何安置,这些都是当地政府和企业必须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对于未来行业的发展,徐向春直言其担忧:“可能会有一部分产能因为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被迫退出市场,但更有可能的是一部分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继续在市场上生存并对行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为这样不仅会造成财力物力的浪费、加剧产能过剩的现状,还会形成无序竞争”。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到2027年再生铝产量1500万吨以上! 十部门联合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到2027年再生铝产量1500万吨以上! 十部门联合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3月28日,据工信部消息显示,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2025年03月29日
工信部等11部门联合发文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7年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至10%

工信部等11部门联合发文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7年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至10%

2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中国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铜原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10%。

2025年02月14日
2024年我国钢铁产品结构持续调整 建筑业用钢占比下降至50% 制造业用钢占比提高至50%

2024年我国钢铁产品结构持续调整 建筑业用钢占比下降至50% 制造业用钢占比提高至50%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0.05亿吨,同比下降1.7%,实现了产量下降的预期目标;生产生铁8.52亿吨,同比下降2.3%;生产钢材14.00亿吨,同比增长1.1%;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8.92亿吨,同比下降5.4%。

2025年01月22日
2024年中国18家钢铁企业属于A+级 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024年中国18家钢铁企业属于A+级 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12月20日,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 “2024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暨发展质量)评级研究成果”显示,2024年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中信泰富特钢集团、首钢集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在内的18家中国钢铁企业属于A+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024年12月23日
易弗明成功获小米集团投资 计划进一步构建创新钢铁材料技术和专利布局

易弗明成功获小米集团投资 计划进一步构建创新钢铁材料技术和专利布局

11月27日消息,作为极少数聚焦创新钢铁材料的科技公司——易弗明(苏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完成了新一轮战略融资,此次事件由小米产投投资。而本次融资将帮助该新材料科技公司进一步构建创新钢铁材料的技术和专利布局,并加强一体化车身制造的市场开拓。

2024年11月27日
2024年氧化铝价格创近十年新高 近期市场供应紧张需求增多

2024年氧化铝价格创近十年新高 近期市场供应紧张需求增多

近日,国内期货市场上氧化铝主力合约2411价格近日已稳定在5100元/吨上方,刷新历史高点,较一年前这一新品种上市之初的价格近乎翻番。而现货市场上,当前氧化铝价格也已逼近5000元/吨,为近十余年来高位。

2024年10月29日
2024年9月我国钢材价格上涨明显 1-8月向各地出口钢材量同比均有所增长

2024年9月我国钢材价格上涨明显 1-8月向各地出口钢材量同比均有所增长

近期,随着钢市旺季来临,钢价也一改此前的低迷,特别是自9月下旬以来,钢价呈现出显著的回升态势。9月23日至10月9日,兰格钢铁绝对价格指数从3485.0元涨至4020.4元,半个月时间涨幅达15.36%。

2024年10月14日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上半年近七成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上半年近七成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

数据显示,根据申万行业一级分类,有69家A股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其中有47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近七成。

2024年08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