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价格持续低迷 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经营依然困难

       导读:价格持续低迷 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经营依然困难。去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六种精矿金属含量986.1万吨,同比下降1.64%。其中,铜金属含量同比增长5.94%;铅金属含量同比下降7.32%;锌金属含量同比下降1.21%;镍金属含量同比下降2.75%;锡金属含量同比增长13.3%;锑金属含量同比下降4.31%。
参考:《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2015-2020)

       2014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总的来看,可以归纳为四句话:生产平稳增长、投资结构优化、价格低位震荡、效益有所改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显示为53.9,较上月回落0.4点,已连续5个月平稳回落,但继续保持在“正常”区间;中经有色金属产业先行指数为81.1,较上月小幅回升0.4点。这是该项指数在连续第5个月回落后出现止跌,但有色金属产业运行的下行压力依旧存在。

       A 运行数据

  保持平稳运行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初步预计,全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仍居全国工业前列。

  十种金属产量增幅放缓

  2014年1~11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993.29万吨,同比增长6.17%,增幅比去年同期放缓4.32个百分点。其中,精炼铜716.73万吨,同比增长11.49%;原铝2198.02万吨,同比增长7.13%;铅390.43万吨,同比下降5.84%;锌526万吨,同比增长4.45%;镍31.86万吨,同比增长27.85%;锡16.78万吨,同比增长20.89%;锑23.98万吨,同比下降11.13%;镁79.52万吨,同比增长10.7%;海绵钛9.77万吨,同比下降9.38%;汞0.21万吨,同比增长20.54%。

  去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六种精矿金属含量986.1万吨,同比下降1.64%。其中,铜金属含量同比增长5.94%;铅金属含量同比下降7.32%;锌金属含量同比下降1.21%;镍金属含量同比下降2.75%;锡金属含量同比增长13.3%;锑金属含量同比下降4.31%。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

  2014年1~11月,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不包括独立黄金企业,下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39.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15.64个百分点。其中,矿山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1.0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9%,占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41%;冶炼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65.1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53%,占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7.41%;加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3.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7%,占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5.18%。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852.7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69个百分点,占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3.24%,所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4.11个百分点;私人控股企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4790.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6%,占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4.39%,所占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3.97个百分点。

  进出口贸易总额上升

  进出口方面,2014年1~10月,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1447.5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6.89亿美元,同比上升12.16%。其中,1~10月,进口额为828.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81亿美元,同比下降1.87%;出口额为618.9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2.7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如果扣除金首饰及零件的出口额374.66亿元,主要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额为244.29亿美元,同比增长7.9%。

 去年1~10月,进口未锻轧铜299.3万吨,同比增长14.6%;出口未锻轧铜21.96万吨,同比下降10.55%。进口未锻轧铝33.53万吨,同比下降3.75%;出口未锻轧铝55.86万吨,同比增长21.11%;进口未锻轧铅2.5万吨,同比增长3.43%;出口未锻轧铅2.72万吨,同比增长48.29%;进口未锻轧锌62.21万吨,同比增长4.89%;出口未锻轧锌8.82万吨,同比增长16.5倍。

  亏损面有所收窄

  2014年1~10月,8645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77.3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利润总额1183.2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主营活动利润184.9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1599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独立矿山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85.9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润244.8亿元,同比下降16.5%,降幅比1~9月扩大2.6个百分点。2086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冶炼(含联合企业中的矿山)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14.5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利润215.7亿元,同比增长8.3%。4960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76.9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利润722.8亿元,同比增长11.3%。

  去年1~10月,8598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为1706家,亏损面为19.7%。亏损企业亏损额328.3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比1~9月收窄0.3个百分点。

B 运行特征

  下行压力显现行业效益总体好转

  2014年,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总体上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但下行压力日趋显现。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中经有色金属产业景气指数为53.9,继续维持在“正常”区间,但景气程度持续平稳回落;中经有色金属产业先行指数为81.1。

  生产稳中趋缓

  2014年1~11月,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中趋缓的运行态势。十种有色金属、氧化铝和铜、铝加工材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但增速放缓;规模以上企业六种精矿金属含量同比下降;铜、铝加工材产品产量的增幅大于十种有色金属冶炼产品产量的增幅。数据显示,去年1~11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993.29万吨,同比增长6.17%,增幅比全年同期放缓4.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六种精矿金属含量986.1万吨,同比下降1.64%。其中,铜金属含量同比增长5.94%;铅金属含量同比下降7.32%;锌金属含量同比下降1.21%;镍金属含量同比增长2.75%;锡金属含量同比增长13.3%;锑金属含量同比增长4.31%。

  私人控股项目比重扩大

  2014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投资增幅继续放缓,结构不断优化。数据显示,1~11月,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不包括独立黄金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439.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2%。

  分所有制来看,私人控股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上升,比重扩大;国有控股项目完成投资下降。去年1~11月,有色金属工业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852.7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9.69个百分点;私人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4790.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6%。

  分行业来看,采选、冶炼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落,压延加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上升,但增幅回落。据统计,去年1~11月,有色金属矿山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9%;有色金属冶炼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9.53%;有色金属加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7%,但增幅回落24.88个百分点。其中,铝冶炼投资同比下降23.66%,投资热度明显缓解,同时,铝加工投资同比增长28.07%,占压延加工项目投资的比重超过50%。

  分地区来看,东、中部地区完成投资继续增长、比重扩大;西部投资放缓,总体是回落态势,所占比重下降。据统计,去年1~11月,东部地区投资额所占全国的比重为28.57%,同比增加1.26%;中部地区投资额所占全国的比重为35.4%,同比增加0.69%。初步分析,东部地区投资增长主要是深加工项目投资;中部地区投资增长、比重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承接了产业链的转移;西部地区投资放缓表明西部多数省区电解铝投资降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自筹资金是有色金属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利用外资明显下降。2014年1~11月,自筹资金为5739.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占资金来源的87.25%。

  价格出现明显分化

  价格仍处弱势震荡态势,出现明显分化。数据显示,2015年1月,国内铝价仍停留在20多年前的水平,铜价同比下跌19%,铅价同比下跌11%,锡同比下跌9.7%。但国内锌、镍价格上涨势头明显,锌价同比上涨7%,镍价同比上涨13%。同时,一些小金属价格上升,如铋价上涨43%,锗价上涨2.5%。

  分析认为,部分金属价格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资产和套利需求升温、我国刺激消费政策取得一定效果、市场预期回升等。镍价大幅上涨,还受到印尼新政及西方制裁俄罗斯等因素影响。

  效益总体好转

  在效益方面,2014年1~10月,8645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77.3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利润总额1183.2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主营活动利润184.9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矿山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6.5;冶炼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加工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1.9%。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为19.7%。亏损额328.3亿元,同比增长9.7%,增幅比1~9月收窄0.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14年1~10月,612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9.7亿元,同比下降73%。私人企业实现利润961.1亿元,同比增长8.8%。

  有分析认为,企业实现利润总体好转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出台一系列“微刺激”和“稳增长”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二是电解铝用电成本有所下降,进口铜精矿加工费回升;三是民营企业对行业盈利的拉动作用显著;四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管理费用增幅回落。

  但电解铝产能过剩尚未根本化解,该行业实现扭亏为盈的任务非常艰巨;有色金属企业资产产出效益低下、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和财务费用居高不下以及应收账款偏多等;目前,国内外市场有色金属价格普遍回落、以上这些因素都将对有色金属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制约有色金属行业效益持续好转。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暖风频吹和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环境下 5月我国钢铁行业盈利转正

政策暖风频吹和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环境下 5月我国钢铁行业盈利转正

2024年6月27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2891.2亿元,同比下降3.3%;营业成本31915.2亿元,同比下降2.9%;亏损127.2亿元。其中,5月份实现利润95.0亿元,扭转了钢铁行业连续多月净亏损的局面。

2024年07月02日
黄金价格突破历史极值 2024年三八妇女节国内金饰达到655元/克

黄金价格突破历史极值 2024年三八妇女节国内金饰达到655元/克

2024年2月下旬以来,国际金价高歌猛进,国内金价也随之一路飙升。在3月8日,COMEX 4月黄金期货连续第5个交易日创下收盘历史新高,同时也是历史最高值,达到了2170.7美元/盎司,而国内AU9999更是突破500元/克的关口。

2024年03月08日
全球锡矿行业供需缺口正扩大 锡价呈上行走势

全球锡矿行业供需缺口正扩大 锡价呈上行走势

2023年,在全球高通胀、高利率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疲软。自2023年12月以来,在全球工业金属市场中,锡价呈现探底复苏态势。据统计,2022年全球锡矿完全成本的90%分位为2.56万美元/吨,2023年12月30日,LME锡现货价为2.52万美元/吨。

2024年02月20日
2024包钢股份将重点围绕钢材深加工布局 钢材深加工成为企业新利润增长点

2024包钢股份将重点围绕钢材深加工布局 钢材深加工成为企业新利润增长点

近些年来我国钢材市场企业竞争加剧,许多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而为推动自身更好发展,已经有不少钢铁企业也将目光放在了钢材深加工市场,而钢材深加工也成为了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2024年02月07日
2023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创近10年新高 行业发展势头较好

2023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创近10年新高 行业发展势头较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7469.8万吨,比上年增长7.1%(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2018年至2023年间我国有色金属产量趋于平稳增长,产量增幅平均保持在5%左右。

2024年02月05日
2023年我国黄金消费量同比增长8.78%  其中金条金币消费增速较快且占比提升

2023年我国黄金消费量同比增长8.78% 其中金条金币消费增速较快且占比提升

据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黄金消费量达到1089.69吨,相比于2022年全国1001.74吨的黄金消费量,其同比增长8.78%。消费结构来看, 2022年,我国黄金首饰消费654.32吨,占比约65.32%;金条及金币消费258.94吨,占比约为25.85%。

2024年02月01日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尾矿、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在价值高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尾矿、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在价值高

我国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在价值高,但据不完全统计,其综合利用率不足50%,亟需深度挖掘开发利用。为此,山东省、四川省、山西省、云南省等省份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提高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2024年01月24日
我国废钢行业:截至2024年1月上旬符合废钢铁加工准入条件企业已升至824家

我国废钢行业:截至2024年1月上旬符合废钢铁加工准入条件企业已升至824家

废钢指的是钢铁厂生产过程中不成为产品的钢铁废料(如切边、切头等)以及使用后报废的设备、构件中的钢铁材料。按照废钢产生方式的不同,一般将废钢分为三类,即自产废钢、工业废钢、折旧废钢。其中折旧废钢占比最大,2022年占比达到68%,自产废钢和加工废钢分别占15%、17%。

2024年01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