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网讯:
更多行业市场情报,详情可参考《2013年中国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日照国际铁矿石交易中心(下称“日照交易中心”)“重新鸣锣”。7月9日,新华社对外确认,“由市场参与方自发形成”的交易中心正式开市。
对此,新华社评论称,“这标志着中国铁矿石贸易流通领域正在发生变革。”路透社在将该交易中心形容为“非官方铁矿石交易平台”(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所的铁矿石交易平台有官方背景)的同时,更称赞“此举预示着中国政府进一步放松对铁矿石进口的管制”。
市场气氛缓和
对于业界人士来说,日照交易中心并不陌生。2009年5月25日,当时注册资本2000万元,由山东华信工贸有限公司(下称“华信”)、日照中瑞物产有限公司(下称“中瑞”)、山东万宝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万宝”)等5家股东组成的交易中心就高调成立,并计划打造中国版铁矿石指数——日照指数。
但不到半个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就强硬呼吁“审批部门应立即取消对此类交易中心的认可”,因为,其认定“打扰了铁矿石交易市场的正常秩序(炒卖铁矿石)”。
此一时,彼一时。2009年,中国正焦灼于与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进行长协矿谈判,任何‘动静’都可能打搅到最终的谈判结果,因此,相关部门用了相对非市场化的举措停止了交易中心的交易。但现在,一年期长协矿不复存在、指数定价的方式也逐步为各方适应,市场气氛已明显缓和了不少。
比如,近期业界人士讨论最多的就是铁矿石进口管制的放松。中国商务部此前下发文件称,“为了促进贸易便利化,方便企业经营,自7月1日起,铁矿石自动进口许可证实行网上申领。”这与2005年开始的进口资质限制有明显区别。
不止是市场气氛,日照交易中心“重出江湖”的另一个原因是股权结构的改变。去年年初,就有消息称,大型央企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物”)成为了该交易中心的大股东。而新华社昨日已明确提到“交易中心由中国铁物、华信、万宝、中瑞等共同出资打造的铁矿石现货交易电子商务和现代化物流服务平台,由中国铁物控股。”
据日照国际铁矿石交易中心董事长陈少春的表态,交易中心采用电子商务的B2B模式,立足于现货市场。在运营模式上,交易中心实行主交易商为核心体系、分级会员并行的运营模式。同时,将“实现从海运到港口直至钢厂内的无缝衔接”。
作用或难实现
据规划,该交易中心初步打算在2013年实现铁矿石交易量1000万吨的目标,交易额可达80亿-100亿元。还有消息称,与北矿所不同的是,该中心的交易将以人民币结算。
“日照交易中心有能力实现目标。”赵湘鄂对本报分析,“一方面,日照港(2.20,0.01,0.46%)本身就是铁矿石聚集的大港之一,也有不少贸易商;另一方面,就行业看,中国每年的进口铁矿石仍保持在较高位置,并不是说完全不进口了。”
北矿所内部人士坦言,1000万吨的目标量并不多,“市场有的是铁矿石资源”。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进口铁矿石7.4亿吨,增长了8.4%。其中,中国铁物2012年的铁矿石销售量为4000万吨。
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翁宇庆对媒体说,“中国钢铁行业在铁矿石定价上比较被动,严重制约着行业的效益,当前中国已经开始探索新的铁矿石贸易模式,建立现货交易中心是其中之一。”他说,“建设一个国际性的铁矿石现货交易中心,可为形成科学合理的铁矿石定价机制提供参考。”
事实上,中国企业参与的铁矿石交易平台已经有北矿所的交易中心和新加坡的globalORE平台。不过,一位常年与大钢厂打交道的市场钢贸商说,想通过交易平台形成符合中国自己意愿的铁矿石定价机制短期还不切实际。毕竟,全球几乎所有的高品位铁矿石仍掌握在大矿商手中,而中国的权益矿仍然较少。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