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铁矿石谈判的艰难局面,中钢协及五矿商会正酝酿收紧国内铁矿石进口资质,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收紧无助于解决进口乱象,不如放开资质,减少寻租。
负责协调国内铁矿石贸易商的五矿商会昨日召开了理事会,十几家国内规模最大的贸易商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对铁矿石进口资质标准的修改以及强化代理制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据消息人士透露,中钢协准备削减30%左右的贸易商,以集中铁矿石进口。
目前,国内具备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共有112家,其中钢铁生产企业70家,铁矿石贸易商42家。如果削减30%,那么贸易商的数量将减少到30家左右。
“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曾节胜认为,此举对治理目前铁矿石无序进口的状况可能作用不大。数据显示,自2005年商务部开始推行铁矿石进口资质以来,具备资质的企业数量已从523家锐减到目前的112家。“可现在的铁矿石进口秩序也没有见到好转,‘倒矿’的现象依然普遍。因此将数目再削减1/3,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曾节胜说。
关于铁矿石进口资质的问题,业内持有两种观点:一是像日本那样将具备进口资质的企业减少到十几家,而且全部交给贸易商来做,因为钢厂毕竟不如贸易商懂行,贸易商做起来效率更高;二是放开铁矿石进口资质,让更多的中小钢厂能够被长协矿谈判的成果所惠及,从而减少寻租行为。
曾节胜认为还是放开一些比较好,虽然国家规定有资质的企业转卖时只能收取3%-5%的代理费,可是执行起来却走了样。全国这么多钢企,既不好监督,也不好查处,企业们总有一套规避的办法。
据国内一位没有进口资质的民营钢企老板举例说,去年签订的长协矿价格约为每吨700-800元,但他们最终从贸易商手中买进的价格竟然高达每吨1400元,加价幅度接近100%。
无法真正享受长协价谈判的结果,也导致今年的谈判中,出现了中小钢企“倒戈”与矿商私下签订进口协议的现象。
因此,分析人士指出,将资质彻底放开,可能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曾节胜表示,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中方接受首发价,但是实行“半年一签”,这样三大矿企会同意,而中钢协的面子也过得去。将谈判拖下去的意义不大,矿企让步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国内的大钢厂也受不了。(北京商报)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