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统编教材投用引发的话题
■陈先义
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于今年9月1日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投入使用。民众为之击节叫好,因为新编教材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内容,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这是社会久盼的关乎后代成长的一件大事。
关于这方面的社会忧虑已非一日。
一则被当作笑谈的事曾在坊间广为流传:两个男女学生走过天安门,男孩指着城楼上的毛主席像问女孩:“你说这幅画像画的谁?”女孩不屑一顾:“这地球人都知道啊,是大明星唐国强,他在给毛主席作广告呗!”两旁游人听后目瞪口呆。有人说这是过度崇拜明星的恶果,其实我看根源是基础教育的缺失。近日热映的纪录电影《二十二》,其中的“慰安妇”影像被截图配上了“我真的委屈啊”“不知所措”等文字做成若干表情包,堂而皇之地出现在QQ空间中。一时间国人愤怒,指责表情包制作人的娱乐无底线。无独有偶,不久前,在上海竟发生了4名青年在当年中国军队与日军血战的四行仓库穿日军军服合影的咄咄怪事。这些或是因为“好玩”或者“吸人眼球”而引出的无心之失,其实都是因为对历史的无知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偏差。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教育产品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为什么出现这种偏差?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出现了某些误区。我们可以做一个清晰的回顾。这些年,中小学生的教材问题,几乎年年成为热门话题,各地出现了不应有的混乱状况。比如,有的地方一次次地为删削鲁迅文章争吵不休,有人以文法的名义要求中小学不要再读鲁迅文章;有的把“社会非英雄化倾向”引入教材选择,甚至公然要求把描写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等英模人物的文章请出教材。还有,有人仅仅以文字的优美为理由,提出要在中小学教材中去政治化。如此等等,在这样一种氛围中,社会出现前边所述的种种怪象你还感到怀疑吗?从孩提时代的启蒙教育开始,对青少年实施什么样的教育,要求他们读什么、学什么,这关乎孩子的成长,是决定孩子长大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大是大非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启蒙时期一篇优秀的文章、一本高品位的图书,可能影响孩子终生。相反,一篇劣质文章或者坏书,可能让孩子一生走偏了方向。彼此相反的例证,历史上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把青少年的教材作为国家工程看待。日本政府也极其重视教材问题,不过他们是千方百计掩盖罪恶、伪造历史。这些年因为教材问题,日本没少和邻国打文墨官司:撤掉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否定二战的罪恶史、改写钓鱼岛的历史归属,都在他们的教材编写中有过反映,显示了这个“二战”中的法西斯国家的虚伪和顽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两种价值观的斗争表现日趋复杂剧烈的背景下,我们却在某些时候不仅缺少应有的警惕,甚至会有某些迎合西方价值观的非常错误的做法。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其有害,这种危害已经越发为社会所重视。所以,国家职能部门以行政手段对中小学教材实施统一规范和编写,在当前异常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这是一种主动出击加强防范的重要举措。
细读新编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崭新的亮点。比如道德与法治教材,突出德法兼修、强化实践体验,全面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语文教材则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历史教材则采取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内容。按照这样一个原则,语文教材注重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选用古诗文的数量有所增加,并且体裁多样——小学有古诗文129篇,初中有132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文,均有呈现。与此同时,我们还能惊喜地发现,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的内容被予以特别重视,一些革命传统教育的经典篇目被收入课本,如《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清贫》《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黄河颂》等。历史教材中涉及老一辈革命家40多位,完整地介绍了中华民族14年英勇抗战的历史,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及其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同时还注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国际常识教育,以此为依托讲述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渊源。道德与法治教材突出讲述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革命故事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把“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作为教育下一代继承发扬的伟大品格。
为开阔学生视野、从小培养孩子放眼看世界的远大胸怀,新编语文教材的选文融汇了世界名家名篇,包括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培根的《谈读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等等。可以说,新编教材考虑了一名少年成长所需的多方面的精神、思想营养。
俗话说,老吃偏食的孩子会引起营养不良症。同样,这句话用在孩子读书上更是至理名言。一个孩子的全面成长,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给养,政治、道德、历史、文学、哲学等等,这会影响孩子的终生喜好和理想选择。这一切,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孩子开始,培养爱国家、爱党、爱集体,有理想、有情怀,具有国家意识和人文情怀的新一代。如果社会流行什么就教什么,甚至把一些与我们当代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的东西灌输给孩子,那无疑是误人子弟、祸害未来,无疑是教育的巨大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教育部这次花大力对中小学教材实施改编,是顺应民意、着眼未来、利在千秋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理当为此点赞。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