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升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与电子书的优势
今年4月,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已是连续8年上升。
而所谓“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是指有数字阅读行为的人在整体国民中的比例,包括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化阅读行为,这一概念反映的是有数字阅读行为的人与从来没有任何数字阅读行为的人的比例关系。
对于上述数据,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意味着所占比例的人数超过半数,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体书的出版与销售,“数字出版是出版业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再考虑到手机等数字阅读载体迅速普及的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我习惯看电子书。它的优势很明显:随时随地阅读,其载体好携带。”该业内人士的话很快得到印证。BIBF现场,26岁的刘明(化名)正在掌阅展区内体验一款电子书阅读器,“我打算给爸妈买一个,确实方便,收录的书挺多”。
基于同样的理由,31岁的王娟(化名)三年前已是电子书阅读器的忠实用户,“出去旅行就带一个电子书阅读器,现在技术发展的不错,不是那么伤眼睛了”。
“纸质书行将走进博物馆”背后的隐忧
一方面是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的逐年上升,一方面是“纸质书行将走进博物馆”的类似话题愈演愈烈。青年作家蒋方舟便表示,自己是一个不挑的读者,不一定要闻到墨香,“我只要有字就会看。而且我觉得纸质书必须死,它又重又占地方”。
或许,蒋方舟的话只是一句调侃,但并非空穴来风。有报告显示,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早些年间已然出现同比负增长。这种负增长,进而引发了人们对不爱读经典名著、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等问题“连锁式”焦虑。曾经有一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长时间备受关注:前十名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在其列。有一位网友的意见便是“现代社会节奏太快,没有那么多时间耐心读这类书”。
“‘纸质书走进博物馆’是句玩笑话,但包含了人们对传统出版业萎缩的担忧。”一位供职于出版社多年的老编辑如是说。
数字阅读是否终将与纸质书阅读平分秋色?
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按照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数据来看,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比电子书3.21本的阅读量要高。
“我比较爱看纸质书,喜欢捧在手里沉甸甸的份量。”28岁的宋辰(化名)非常喜欢阅读,特意请假来逛BIBF,“不过周围有不少人开始青睐电子书阅读,有时候我也会想,纸质书真的会消亡吗?”
对此,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电子书与纸质书各有优势,但纸质书永远不会消亡。根据我们的调查,电子书阅读器阅读情况增长出现在2011年与2012年,之后也在下降。未来,电子书、纸质书阅读都还有增长余地”。
“电子书与传统纸书是互补作用,移动终端用户增长较快,整体带来的行业增长,传统纸书发行的内容将会以精品、经典书为主,从发行量上来看,实体书出版仍然有着极强的优势。”掌阅版权总监吴贲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道。
“不论是看电子书,还是在手机上刷微博、朋友圈或知乎,虽然也都是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的过程,但从仪式感到阅读体验再到收获,我都更青睐纸书,闲来无事泡壶茶,坐在沙发上翻开书本,才感觉是真正在‘读书’,”读者罗奇(化名)这样评论。
“内容”仍是传统实体图书发展的关键
数字阅读风潮之下,对实体书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有多大?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告诉中新网记者,现在来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前些年数字出版热,大家担心程度很高,甚至传言纸书过多少年就要消亡,但随着时间发展,有这种说法的人越来越少”。
如周绚隆所说,《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701亿,较2015年的624亿同比增长12.30%,延续了2015年的增长势头。
“从更大范围内看,在经典著作阅读方面,纸书反而在增长。”周绚隆认为,纸书还是深度阅读的主要方式。
“传统图书出版要想做的更好,还是要把精力集中在内容上,一定要出优质内容。”周绚隆指出,现在社会上都在提倡全民阅读,学校也给学生推荐经典图书,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优质版本的重要性,“当然新的技术还要去尝试、接触,装帧设计需要更讲究”。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