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趁着暑假,参加一个国学夏令营,带着孩子来一趟诗词歌赋的传统文化之旅,是当下不少家长们的新选择。
“上海、江苏、安徽,一衣带水,息息相关。黄浦江的‘黄’,源自春申君黄歇的‘黄’,上海简称“申”,源自黄歇的封号……”车子刚刚驶出上海,由上海江东书院主办的“跟着李白游徽州———行知乐游学营”的主讲老师、语文教育专家邢春,便向整个团队的学生和家长讲述起上海的历史。
趁着暑假,参加一个国学夏令营,带着孩子来一趟诗词歌赋的传统文化之旅,是当下不少家长们的新选择。一边游览山川景致,一边了解各地历史故事和诗词歌赋,在亲子游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得到重构。
敬亭山上重温李白诗作
“我要在冬夜里寻一点亮,那是炉火变的点点火光;你用通红的铁锤炼打,溅出的星火随着炉烟向上,火光照耀着你的脸庞;你的双颊像火焰一样洪亮,明月在江上投下双眼,他在认真倾听,你的歌声随江水飘荡。”来自上海13岁的亮亮写下了这首现代诗。
这是亮亮第一次写诗,也是他和母亲第一次参与国学夏令营,首日抵达被称为“江南诗山”的敬亭山,在这里大家重温诗仙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次日抵达安徽贵池———唐代银和铜的重要产地之一。在这里,李白写下了一组《秋浦歌》,其中第14首写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在我国浩瀚的古代诗词遗产中,这是罕见的讴歌工人劳动场面的诗歌。在导师们的讲解下,家长和孩子不仅了解了诗歌的内涵,并写下了有关“工匠精神”的现代诗词。
亮亮的母亲施女士说,“00后”的孩子每天对着电脑玩游戏,还受到日本动漫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传统的国学文化反而不甚熟悉。让孩子站在诗词歌赋的创作地,了解诗歌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古诗词才能入脑入心。”
这个暑假,即将升入小学二年级的金大卫在母亲龙女士陪伴下参与了童来书院敦煌莫高窟国学游学活动。在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导师讲解了地质知识,孩子们一边欣赏七彩大峡谷,一边用铅笔速写下这壮观地貌。龙女士说:“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璀璨的一页,这次敦煌之旅让大卫对中国历史产生浓厚兴趣。”童来书院负责人张振国表示,如果能让孩子了解各地的诗词文化,他们会对祖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亲子游中重构亲子关系
记者发现,大部分国学夏令营都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家长们请拿出时间来,与孩子一起体验这个文化之旅。
为了与儿子亮亮一路同行,施女士特别请了3天假。在她看来,此次文化之旅,除了能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也是亲子之间关系重构的机会。“平日里并不能看到孩子在学校课堂中的表现,只能通过考试结果来推断孩子的学习状态。这次与他一同参与整个传统文化之旅,能更多地了解孩子。”
江东书院发起人韩可胜也表示,要求家长与孩子同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让亲子之间增进了解。他说,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鲜有家长静下心来与孩子进行深度的沟通,在国学夏令营中,把孩子学习的过程还原给家长看,这比暑假里补习学业课程更为重要。
来自绍兴的俞女士特别带着5岁半的女儿小花参与了此次“跟着李白游徽州”国学夏令营。她说,此次国学夏令营让她像孩子一样,学习的热情被重新激发。“原本也喜欢唐诗,但是背诵的时候觉得很乏味。此次站在谢朓楼、桃花潭、敬亭山等真实的自然风光中,再次体会李白创作时的所思所感,就觉得诗歌其实离我很近、离孩子很近。”
边学边玩,体验传统技艺
俞女士说,去年中秋节期间,她带着女儿参加了江东书院举办的中秋节诗词讲座,导师借助戏剧的方法讲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还邀请大家亲自动手制作了月饼,小花兴奋得不得了。“这种边学边玩的方法,让孩子印象非常深刻。”
这次夏令营,孩子们还在宁国龙窑做手工陶瓷,在泾县做宣纸,在徽州民族文化博物馆拜门童礼。施女士向记者展示了一本诗词游学教材,里面包含了当地历史文化介绍、相关的著名诗词以及行程安排。每天活动结束后,还有作业留给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这本游学教材,是主办方和家长一起讨论研究出来的。
近两年来,市场上的国学夏令营逐渐火起来。家长们在选择时,最关注的莫过于师资水平和课程内容设计。俞女士说,在绍兴,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很浓郁,国学文化夏令营数量也不少,但考察下来发现,大部分的夏令营仅仅是浮于表面,仅仅是站在景点背诵一首诗,不能详述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景点的历史。“我们需要找到对历史和诗词真正热爱的导师,能将诗词按照节气、植物、景点等不同的维度总结归纳出来,内化为文化知识,再传递给学生和家长。”此次游徽州的夏令营让小花收获颇多,回来之后,俞女士开始每天陪伴孩子一起念诗、背诗。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