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今年以来,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科技产业,乃至制造业的融合趋势都表现得更加明显,文化产业的服务性功能更加突出,溢出效应开始受到更多的重视,并由此带来了文化企业的升级改造和集约化发展。
热闹拥挤的电影院,不断上演着一部部国产新片;气势宏大的第七届深圳文博会,总成交金额达到1245.49亿元,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喜羊羊灰太狼等一个个可爱的动漫形象,创造产值接近500亿元……
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今年以来,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科技产业,乃至制造业的融合趋势都表现得更加明显,文化产业的服务性功能更加突出,溢出效应开始受到更多的重视,并由此带来了文化企业的升级改造和集约化发展。
目前,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个庞大分支。今年仅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文化旅游节就有几十个,充分显示了旅游业对于挖掘景点文化内涵的重视和实践。
随着文化企业规模增长,科技因素越来越成为推动文化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演出院线管理、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已经成为推动各自所在的文化产业门类发展的重要手段。
此外,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文化产业对制造业的提升和拉动在今年表现得非常明显。在今年11月举行的北京文博会上,大量制造业企业的参会充分显示了文化要素对于传统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带动作用。
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借助其他产业的经验和实力,文化企业也显示出了升级改造和集约化发展的特点。今年以来,我国又有一批文化企业实现了上市,股市当中的文化传媒股板块已经形成。这些上市文化企业大都来自于文化与其他产业结合的“边缘”地带,比如新媒体领域等。
刚刚经历了“十一五”时期高速增长的文化产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和其他产业融合的基础和条件。
进入“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还应追求较高的发展质量。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指向何处,值得关注和期待。
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开始走上一条以重大战略性政策推动为主线,以构建产业体系从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全新路径。
作为事件记录者和思考者,展望近在眼前的2012年,笔者期待文化不再是看得见、摸不着的意识形态,而是相伴在我们身边的生活必需品。
无论是传统文化艺术遗产还是新兴的文化艺术成果,都有潜在的价值和市场的需求,加上其作为信息的可共享性,只要经营得当就会带来比传统货物交易更大的价值。艺术授权在此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人类社会的一切进步都要以人的潜能释放为主要动力并最终有利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人类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自身的潜能却是无限的,是一种比自然资源更为可贵的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文化产业作为智力型、清洁型、增值型的产业,以精神文化生产开发为主,将人类发展转向自身资源的开发。由于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无限弹性以及人类精神文化资源开发的无限弹性,因此文化产业没有传统产业的扩展边界,这使得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变为可能。
创业、创造、创意,需要十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不管“老人”还是“新人”,不管是民营还是国有,都要一视同仁。产生一个乔布斯需要培养千万个乔布斯的环境。
《中国为何出不了乔布斯》一文作者认为,培养乔布斯中国缺少几个要素,它们大多与两个领域有关:教育和金融。一项巨大挑战在于确保好的创意得到融资。
不可否认,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最终还是要在市场中实现。
为了确保资金充足,近来各地纷纷出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各种大型文化产业基金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将迸发出更为强劲的生命力,绘就更为绚丽的画卷。
笔者坚信,2012年的文化产业,注定是各项政策开花结果的一年,注定是市场更加秩序化发展的一年,也注定是令人瞩目的一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