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关注燃油税之专家视点:解读燃油税改革

12月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公布了《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人民日报》、《第一财经日报》等众多媒体先后采访了多位有关专家,就燃油税费改革方案的内容和意义进行解读:

燃油税推出恰逢其时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做客人民网时表示:中国燃油税费改革的推出可谓生逢其时。

当前,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乃至于经济衰退的影响,国际市场油价已经从140多美元下跌到只有40多美元了。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赢得了很好的空间。按照现在的国际市场油价换算成中国的人民币价格,大体上应该在4元多,也就是5元左右这么一个水平。以我们现在的汽油为例,93号汽油的价格是6.37元,因此,对比国际市场油价的下降和目前国内市场的油价,实际上我们有了一个降价的空间,如果不考虑费改税的改革,不考虑把养路费并入到油价当中来,现在中国市场的油价是应当下降的,起码可以下降1元,甚至稍微多一点。在这个时候把各种养路费加到油价之上,一方面可以实现费改税的目的,另一方面不让既有的油价继续上升,甚至可能因此下调1元。

从方案的内容看,不是简单的费改税,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一个科学发展的机制,推进节能减排。燃油税费改革实行从量征收,意味着消费者多用油多缴税、少用油少缴税,与统一定额缴纳养路费相比,新方案显然更加公平合理,有利于鼓励社会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燃油税费改革实行从量征收,而不是此前传说的按油价的30%至50%征收,表明政策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也就是说,无论油价怎样涨涨跌跌,消费者要缴的燃油税只与他消费的油量有关,而与价格无关。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油价上涨给消费者带来的高油价和高税负双重压力。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从方案看,此次改革对特殊行业和群体因燃油税改革而增加负担的问题考虑得比较细密、周到。方案特别提到,国内成品油价格按完善后的机制运行后,当年成品油价格变动引起的农民种粮增支,继续纳入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统筹安排,对种粮农民综合直补只增不减;出租车在运价调整前,继续由财政给予临时补贴。渔业(含远洋渔业)、林业、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含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补贴标准随成品油价格的升降而增减。这样,有利于减轻这些行业的负担,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良性操作、平稳过渡至关重要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恒认为:燃油税应与定价体制及相关补贴政策捆绑在一起出台,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的初级阶段。意见稿的出台与此前老百姓和学者的期望差距比较大,燃油税的最终出台首先应对成品油定价机制本身继续进行探讨。按北京11月93号汽油平均零售价每升6.37元计算,目前国内油价相当于国际油价的80美元,而国际油价仅为不到44美元,而且这一价格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应先把国内油价降下来,给征税形成空间”。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表示:与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的油价一直属于中低水平,不仅低于欧洲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比我们油价低的有美国和一些石油生产国。此次燃油税费改革没有增加大多数消费者负担,这一点说明政策是从实际出发,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油价过低虽然可以减轻消费者负担,但从长远看并不利于节能减排和社会发展。比如,美国长期以来实行低油价,结果导致美国汽车生产商没有节能的动力,多年来生产的汽车大多是高耗能的大排量汽车,它的竞争力显然不如日本的小排量轻便汽车。对此,我们的汽车工业应该吸取教训,未雨绸缪,做好汽车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革新。

虽然《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这次调整税额形成的成品油消费税收入一律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替代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的支出……”但对于具体的预算支付而言,并非如落到纸面的这一增一减如此简单。

车企需尽早应对变化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对汽车业而言,这个措施的落实对产业长期发展是有利的,但是由于今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以及所造成的国内车市增长放缓,燃油税的出台恐怕在短期内对车市会有负面影响。

结合中国国情来看,我认为国内消费者的购车观念与美国人比较相似,讲究排场、气派,都喜欢大排量车。燃油税出台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大家的这种传统观念,至少可以通过用车成本的增加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允许高收入者购买大排量车,对应所付出的成本也高,但鼓励大多数消费者使用小排量车,这对于汽车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对于车企而言,面对消费者希望用车成本低的新要求,也将促进厂家在产品设计、产品结构以及技术研发上下工夫,只有掌握并应用更多的先进节油技术,才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比如车身轻量化、减少风阻系数、提升发动机性能等,还是需要企业早出手早准备。

另外,燃油税的出台对政府倡导的节能减排也有促进作用。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能源储量丰富,但是人口却是美国的4倍多,应该说能源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燃油税出台后,节能减排措施进一步落实,大家多开车多缴税、少开车少缴税、不开车不缴税,有助于消费者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但是从短期来看,燃油税的出台对汽车产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的国际油价一直处于低位,为燃油税的出台创造了条件,但是汽车产业由于受到了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目前已经出现国内车市增长放缓的局面。一旦在这种经济下行通道中再出台一些不利措施,通过出台燃油税提高大家的日常用车成本,那么部分消费者可能迫于成本压力进一步延缓甚至放弃购车、换车的计划,这就不利于本来就处在困境中的国内车市快速恢复稳定状态。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3年11月2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40元、330元

2023年11月2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40元、330元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3年11月2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降低340元、330元。

2023年11月22日
自2023年4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50元和525元

自2023年4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50元和525元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3年4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550元和525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

2023年04月18日
2023年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00元和95元

2023年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00元和95元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3年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降低100元和95元。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附表。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

2023年03月22日
22年油气勘探开发重大成果展示 原油产量重返2亿吨

22年油气勘探开发重大成果展示 原油产量重返2亿吨

2022年,围绕老油田硬稳产、新油田快突破、海域快上产,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全年原油产量2.04亿吨,时隔六年重上两亿吨,完成“七年行动计划”重要节点目标。

2023年02月16日
国内成品油价止步“五连跌” 迎来下半年首次上涨

国内成品油价止步“五连跌” 迎来下半年首次上涨

近期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带动了国内成品油价的上涨。9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自2022年9月6日24时起,国内汽油价格、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190元和185元。折升价92号汽油、95号汽油、0号柴油分别上调0.15元、0.16元、0.16元。

2022年09月07日
成品油价出现“五连降” 预计下轮油价将上调

成品油价出现“五连降” 预计下轮油价将上调

平均来看,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下降4.03%。国家发展改革委23日发布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2年8月2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05元和200元。

2022年08月24日
成品油行业:国内油价或将迎来年内首个“四连跌”

成品油行业:国内油价或将迎来年内首个“四连跌”

8月9日24时,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即将开启,国内油价或将迎来年内首个“四连跌”。 本轮计价周期内,国际原油期价呈现“先涨后跌”运行走势。本轮前期,在原油库存走跌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及世界主义产油国(OPEC+)消极增产的影响下维持趋强;进入8月,国际原油期货价累计下跌超6%。

2022年08月10日
石油行业 推动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水平

石油行业 推动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水平

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 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

2022年06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