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水产养殖业一直是促进食用水产供应量大幅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第二大人口大国,辽阔的水域面积和海岸线为中国水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天然的条件。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水产品产量增长至6445.3万吨,呈增长态势,而2018年11月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多年来首次出现回落。2018年1-11月,全国水产品产量5375.55万吨,同比减少1.01%。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9年中国水产养殖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

水产品按水质分为海水产品和淡水产品,2017年,中国海水产品产量为3321.7万吨,占比水产品总量51.5%;淡水产品产量为3123.6万吨,占比水产品总量48.5%。
2017年我国水产品细分市场产量统计情况
而水产养殖业的兴起,不仅在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市场蓬勃发展。未来这个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向健康型、安全型、营养型、休闲型消费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市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也逐步得到了提升,已从温饱型消费逐渐向健康型、安全型、营养型、休闲型消费发展,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上海地区,消费的升级更为明显。在以消费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经济导向的背景下,未来水产品的需求增长,将与经济总体增长相类似,即由过去的“数量驱动”,逐渐转化为“价值驱动”,由“吃得多”向“吃得好”转换。
二、产业化进程将不断加快
近年来,中国水产养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小规模分散式的经营方式仍占主体,标准化、集约化加工生产的要求与传统分散的水产养殖生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不少隐患,水产品国际贸易市场仍面临质量安全因素不稳定的巨大压力。水产养殖只有走产业化之路,完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流程,着重加强投入品的使用与管理,才能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健康,实现长足的发展。随着中国水产品产量及需求的继续增加和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水产养殖产业化进程将不断加快。
三、趋向于复合型和立体型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的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性养殖,会慢慢趋向于复合型和立体型养殖模式。同时,养殖业逐渐发展的今天,多品种的区域养殖将逐渐偏向于独一品种的特色化养殖,单一的养殖品种更加有利于形成强势品种,加强养殖业的地域独特性,拉大与周边养殖业的差异,在激烈的养殖产业竞争中加大自己的养殖优势和竞争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