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双循环”战略推动下 我国煤炭行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升级

       近期,在国家“双循环”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指导下,煤炭行业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剩产能得到了有效化解。煤炭生产结构优化,市场供需实现了基本平衡,煤炭行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未来煤炭行业将更加有序发展,亦将进一步实现煤炭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原煤产量持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34.1亿吨,2020年增至39.0亿吨,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4%;预计2021年我国原煤产量将进一步达到40.3亿吨。

2016-2021年我国原煤产量增速及预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煤炭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前景评估预测》显示,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提高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煤炭消费量不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量达45.15亿吨,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达40.39亿吨,同比增长0.6%;预计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可达40.78亿吨。

2016-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增速及预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煤炭行业长期处于“多、小、散”的局面,小型煤炭生产企业众多,具有一定规模的煤炭生产企业数量比较少。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国家能源集团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为13.6%;其次晋能控股、山东能源集团、中煤能源、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华阳新材料、山西路安矿业的占比分别为7.6%、6.9%、5.6%、4.9%、4.1%、2.3%、4.6%。

2020年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近几年,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呈波动趋势。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达21990亿元,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达20002亿元,同比下降9.04%;预计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可达20926亿元。

2016-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及预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煤炭采选业科研经费不断提升以及煤矿规模扩大,我国采煤及掘进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据《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显示,到“十四五”末,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4000处以内,建成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000处以上,建成千万吨级矿井(露天)数量65处、产能超过10亿吨/年,培育3-5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TJL)

煤炭行业发展趋势

趋势

主要内容

煤炭资源开发布局更加合理,实现优化布局与保障供给的有效平衡

。根据我国煤矿区开发历史、资源潜力、区域经济社会特征,结合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实际,科学评价14个大型煤炭基地的资源禀赋、先进产能建设、环境容量等,进行科学评价,开发布局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其中,蒙东、云贵基地产量控制在5亿吨、2.5亿吨;冀中、鲁西、河南、两淮基地分别控制在0.6亿吨、1.2亿吨、1.2亿吨、1.3亿吨;晋北、晋中、晋东基地合计控制在9亿吨;神东基地控制在9亿吨;陕北、黄陇基地合计控制在6.4亿吨;新疆控制在3亿吨;宁东基地控制在0.8亿吨。通过持续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水平。未来,我国煤炭行业将结合矿区开发历史、资源潜力、区域经济特征,科学评价大型煤炭基地的资源禀赋,合理分类确定大基地功能,优化开发布局,实现与保障供给的有效平衡。

煤矿智能化建设加速推进,煤炭生产由机械化、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2021年,我国将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拓设计、地质保障、生产、安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行技术体系;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未来,煤炭企业将更多采用智能矿山联合解决方案,更多引入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新一代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煤炭行业内智能矿山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智能矿山整体创新架构。加快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与煤炭行业深度融合,推进煤炭生产方式转变。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层次更高,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煤矿发展格局

近几年国家也愈发重视煤炭采选业绿色化技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因此,推动煤炭清洁利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一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2025年09月18日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9月4日,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月)调度视频会议披露,2025年1-7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显著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双双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9月08日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8月1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围绕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进行部署。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