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全称为“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在一定范围(如某国、某区域、全球等)的基准排放水平或总量控制确定的前提下,减排主体将多余的排放配额或碳排放权进行交易的行为。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由政府通过对能耗企业的控制排放而人为制造的市场。据悉我国是全球第一碳排放大国,“碳减排”行动刻不容缓,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发展。
时间 |
政策规划 |
要点 |
2020年4月 |
《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行动方案》 |
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稳步推进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基于林业碳汇的生态补偿等碳金融业务创新。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外汇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以外汇或人民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碳排放权交易。 |
2020年6月 |
《辽宁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沈阳市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
计划2020年12月,启动运行沈阳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于2022年,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稳定运行。建立碳排放报告和核查、配额分配管理和交易等制度体系,筹建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建立有效监管机制。 |
2020年10月 |
《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 |
稳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建设,适时增加符合交易规则的投资机构和个人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机构及资本积极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序探索运营碳期货等衍生产品和业务。 |
2020年11月 |
《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征求意见稿) |
根据发电行业(含其他行业自各电厂)2013-2018年任一年排放达到2.6万吨二单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拿约1万吨标准殊)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姐织的碳排放械查结果,筛选确定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市场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并实行名录管理。 |
2021年1月 |
2021年央行工作会议 |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做好政策设计和规划,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推动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排碳合理定价。逐步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立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
企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折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煤,即纳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清缴碳排放配额公开交易等信息并接受监管。 |
|
2021年3月 |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修改意见稿)》的通知 |
提出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与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 |
2021年6月 |
《关于委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开展钢铁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的函》 |
钢铁成为第三个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行业。 |
2021年7月 |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
释放关于碳市场后续发展的重磅信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在7月择机启动上线交易;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将逐步扩大到钢铁、有色、石化、航空等更多的高排放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将加速出台。 |
在政策规划推动下,自2011年10月后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始由试点推向全国,全国碳市场总体架构逐渐明朗。
从现阶段我国碳交易市场来看,2014-2020年我国碳交易市场配额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波动趋势,成交额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稳步推进,预计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达到2.5亿吨,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碳达峰的2030年,累计交易额或将超过1000亿元。
到“十四五”末,一个交易额有望超千亿元的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将建成,同时也将利好多个行业发展。长期来看,我国碳资产交易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3万亿元。
据悉,全国碳市场启动建设初期,就已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民航等八个行业逐步纳入市场交易。目前,只有发电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并且在市场启动初期,只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之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
但近日生态环境部已向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出《关于委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开展钢铁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的函》。而接下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通过组建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正在配额方案、系统测试、碳排放检测体系等方面开展工作。
据悉,首批纳入企业的碳排放量已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截至今年3月,试点阶段的碳市场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
未来随着全国碳市场的正式启动,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上,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将逐步扩大到钢铁、有色、石化、航空等更多的高排放行业。在此背景下,众多相关行业也将受益碳交易市场保持上行发展。
而对于相关企业而言,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顺应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才会在发展当中占得有利先机。(shz)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