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核能或成津京冀城市清洁供热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蓝天工程行动”推进,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正酝酿出巨大空间。近年来,我国核能供热,尤其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核能供热项目,已经走进公众视野。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核能市场运营格局现状及十三五盈利前景预测报告

  目前,山东、河北、吉林等省均有意选择核能供暖。中核集团已针对北方地区清洁供暖需求,开发出“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并与山东烟台、吉林省签署了相关项目合作协议。今年2月,国家能源局同意中广核联合清华大学开展国内首个核能供暖示范项目的前期工作,采用NHR200-II低温供热堆技术,在华北地区规划建设我国首个小型核能供暖示范项目。

  核能供暖的经济性、安全性到底如何?与“煤改电、煤改气”相比,核能供热有何优势?未来,核能供暖模式可否在北方地区大规模推广应用?
 
  核能供热存在空间

  “目前,燃煤仍然是我国冬季供暖的主要热源。”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说,“北方城镇70%的房屋是集中供热,其中,热电联产约占一半,剩下的一半是燃煤燃气、锅炉房。”

  公开信息显示,我国采暖范围遍布17个省(区、市),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采暖人口达7亿。目前我国主要的供热方式为集中供热和分散供热,集中供热每年消耗煤炭超过5亿吨,供暖行业升级形势严峻。
 
  自清洁取暖行动启动以来,津京冀地区开始“煤改气、煤改电”工程,以缓解冬季频发的雾霾天气。但鉴于我国天然气资源稀缺的境况,在充分分析预估后,江亿认为,让天然气充当主要的基础供热,并不适用于我国国情。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量2130亿平方米,其中自产1400亿平方米,进口730亿平方米,占国际天然气贸易总量的7%。未来天然气若占能源总使用量15%的目标,每年至少要进口4000亿平方米,占国际天然气贸易总量的40%。
 
        采用核能供暖并不是中国首创的技术。早在半个世纪前,北欧就有民用核能供暖的核反应堆。苏联在勃涅日涅夫时期,为了城市集中供暖的需要,也兴建过核能供热反应堆,而且还在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得到应用。此外,德国、法国、瑞士、加拿大等国也都进行过核供热堆的研究与开发。

  不过,除了苏联/俄罗斯一直在推动核能供热,以此解决冬季的供暖问题之外,世界上还没有特别成功的核能供热反应堆商业化运营的先例。

  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研发核能供热反应堆。本次成功研发出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是技术不断积累改进的最新成果。虽然并非革命性的技术进步,但其在经济性、安全性和热功率等方面都有不小的提升。

        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无大型水源要求,内陆、沿海均可投用,尤其适合北方内陆地区;切实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无需厂外应急,厂址边界小,可贴临城市建设。

        不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并没有特别成功的商运先例。柯国土坦言,并不是技术上有难度,而是国外的分散式供热模式和较小的环境治理压力所决定的。

        从经济性上考虑,池式低温供热堆低温常压运行,无压力壳、安全壳、稳压器等复杂昂贵的设备,简化了工艺系统和安全设施,节省了土建投资和设备投资。核能供热成本可控,价格具有竞争力。

        初步估算,总投资约13.5亿元的400兆瓦单堆工程可供热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建设周期能够缩短到3年以内,运行寿命可以达到60年,且全部设备能够实现自主化。在全年5个月的采暖期内,供热价约40元/吉焦,与热锅炉房供热价相当,远低于80~100元/吉焦的燃气供热价格。

        “利用‘49-2堆’开展供热试验研究只是第一步。”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表示,中核集团提出了泳池式低温供热堆“演示验证-示范工程-商业推广”三步走发展战略,计划2018年底示范工程完成核准开工,在2020年底或2021上半年实现供热。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