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内乙丙橡胶发展仍有空间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乙丙橡胶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汽车和聚合物改性仍将是我国乙丙橡胶最主要的两大消费领域。

        乙丙橡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合成橡胶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由于乙丙橡胶分子链具有高度的饱和性,使得其具有优异的耐臭氧性、耐老化性、耐化学品腐蚀性、优异的电绝缘性能、耐蒸汽性等,加之单体价廉易得,在汽车部件、建材用防水卷材、电线电缆护套、耐热胶管、胶带、汽车密封件、润滑油添加剂及聚烯烃改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图1  2007~2017年我国乙丙橡胶产能变化

        产品大量进口

        截至2017年9月底,我国乙丙橡胶的总生产能力已达到37万吨,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乙丙橡胶生产国。2014年,上海中石化三井弹性体有限公司采用三井化学公司的茂金属催化剂溶液聚合技术新建的7.5万吨/年乙丙橡胶生产装置建成投产。2015年,宁波爱思开合成橡胶有限公司5万吨/年乙丙橡胶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同年,朗盛位于江苏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的三元乙丙橡胶工厂(现名阿朗新科高性能弹性体(常州)有限公司)正式建成投产。

        由于我国乙丙橡胶的产能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需大量进口。据海关统计,2005~2014年,我国乙丙橡胶的进口量总体呈现不断增加的发展态势(2012年除外),此后进口量呈现下降的态势。2016年的进口量为23.96万吨,比上年减少约9.52%。2017年上半年的进口量为13.67万吨,同比增长约14.49%。我国乙丙橡胶的进口主要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家和地区,2016年来自这5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合计达到21.63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90.28%。2012~2016年,美国一直是我国乙丙橡胶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家,2016年的进口量为9.53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39.77%。

        我国乙丙橡胶的进口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广东及江苏等省市。2016年来自这4个省市进口量合计达17.52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73.12%。上海海关一直是我国乙丙橡胶最大的进口地。2012年的进口量为5.92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27.95%;2016年的进口量为8.14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33.97%。2012~2015年,我国乙丙橡胶的进口主要以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一般贸易方式一直是我国乙丙橡胶最大的进口贸易方式,2016年的进口量为19.9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83.05%。



图2  2005~2016年我国乙丙橡胶供需情况

        需求稳步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建筑业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乙丙橡胶的需求量总体稳步增长。2005年我国乙丙橡胶的表观消费量为9.23万吨,2011年增加到24.25万吨,2016年的表观消费量为34.69万吨,2011~2016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7.42%。相应产品的对外依存度2005年产品自给率为81.26%,2010年为92.83%,2016年由于产量的增加和净进口量的减少,对外依存度下降到69.07%。

        我国乙丙橡胶主要用作汽车部件、防水卷材、电线电缆、油品改性剂及聚烯烃改性剂等领域。目前的消费结构为:汽车用部件约占总消费量的44.9%,聚合物改性约占12%,建筑材料约占9.4%,电线电缆约占7.7%,石油添加剂约占9.8%,塑胶跑道约占9.8%,其他约占6.4%。今后几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及城市基本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等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乙丙橡胶的需求量仍将稳步增长,预计2021年对乙丙橡胶的总需求量将达到42万~45万吨,其中汽车和聚合物改性仍将是最主要的两大消费领域。

        竞争更加激烈

        今后几年,世界上有多套乙丙橡胶生产装置将建成投产,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但由于目前乙丙橡胶市场低迷,而世界产能已经出现过剩的态势,因此,国内多家计划新建装置的项目目前都没有太大进展,有的项目已经搁浅。预计2021年,世界乙丙橡胶的生产能力将超过240万吨,其中中国内地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约50万吨。产能不断增加,而需求趋向平稳增长,供过于求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装置利用率将进一步下降,市场竞争激烈。

        从总体上看,世界乙丙橡胶的生产能力总体过剩,但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随着汽车等行业更高、更专业化的需求,未来世界乙丙橡胶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新品种开发将适应更多领域的发展需求,同时新的应用又刺激市场对乙丙橡胶的需求,乙丙橡胶的产品和消费结构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汽车和聚合物改性仍将是主要的消费领域。未来的发展推动力主要集中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该地区也将成为未来世界争夺的重点。

        由于环保要求加强,特性化、功能化、专用化和环保化已经成为乙丙橡胶新产品开发的发展方向。各种改性产品(如氯化、磺化、环氧化、离子化、硅改性及各种接枝产品等)、专用乙丙橡胶(如电线电缆用、润滑改性用、树脂改性用产品)、特种乙丙橡胶(如液体、超低黏度、超高相对分子质量、高充油、超高门尼、长链支化、双峰结构产品)等已经成为重要的乙丙橡胶品种;采用新型第二、第三单体、第四单体合成新型二元、三元、四元乙丙橡胶以改进乙丙橡胶综合性能成为目前研究开发热点;传统的乙丙橡胶已经受到其他更廉价热塑性弹性体的冲击,如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O)、热塑性硫化胶(TPV)等在汽车、聚合物改性等方面将成为乙丙橡胶主要的替代产品。



图3  2015~2017年上半年我国乙丙橡胶市场价格变化

        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技术的逐渐完善,我国乙丙橡胶生产装置的开工率将进一步提高,产量也将得到较大幅度的增加。但由于我国乙丙橡胶生产厂家除中国石油吉林石油化工公司外,其余均为合资或外资企业,国内产品品种和牌号还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因此,预计未来高性能、多用途产品仍需要进口。在出口方面,由于受到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国内产品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故出口量有一定的增长,但幅度不会太大。

        产能过剩逐渐显现

        目前,我国乙丙橡胶产能产量低于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世界乙丙橡胶产能过剩,一些产能过剩的国外生产厂商必将进一步加大对我国市场的争夺,国外企业在我国市场上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二是今后几年,我国将新建或者扩建多套乙丙橡胶生产装置,这将缓解我国长期以来的供需矛盾,还可以改变我国产品牌号少、应用领域局限性大的现状,改善产品结构及提高技术水平。但同时也应看到,如果这些项目能够实现,我国乙丙橡胶产能过剩局面将会逐渐呈现,供应格局也将发生变化。一些民营和外资企业进入,将对目前我国乙丙橡胶的供应格局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外资或合资企业,将以其技术特色和产品优势对我国生产企业形成较大威胁。我国乙丙橡胶生产企业应居安思危,做好应对。

        (1)对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要从原料、技术、市场、研发、售后服务等多角度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统筹规划,严格项目审批,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规避恶性竞争。

        (2)加强对现有技术的消化与创新工作,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今后的重点应该继续完善溶液法聚合技术,同时开展新技术工艺的开发;积极开发新型催化剂,尤其是茂金属催化剂或非茂单点等高效催化剂,并实现产业化。

        (3)目前尽管国内产能大幅提升,但国内产品结构单一、稳定性欠佳、高端牌号稀少、部分厂家合格率不高导致应用领域受到限制,使得高品质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今后应加大新品种、新牌号产品的开发力度,如用于塑料改性、高档海绵、电线电缆等领域的高门尼黏度、高充油、高相对分子质量、长链支化及双峰结构的三元乙丙橡胶,以减少进口,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除了现有应用,国内厂商应大力开发三元乙丙橡胶在热塑性弹性体、防水卷材等热门领域的应用。

        (4)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加工应用研究工作,不断开拓乙丙橡胶新的应用领域。

        (5)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应积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对外出口力度,以化解国内供需矛盾,提升产品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资料来源:统计局,观研天下XLF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一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2025年09月18日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9月4日,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月)调度视频会议披露,2025年1-7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显著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双双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9月08日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8月1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围绕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进行部署。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