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光伏产业竞争优势显著,布局日渐明朗

2016年首次成为装机量最大的新增能源,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为数不多的,同步参与国际竞争,与世界先进水平在同一起跑线上,产业化占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产业优势显著

  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据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统计,201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24.2万吨,同比增长24.7%;硅片产量87GW,同比增长34.3%;电池片产量68GW,同比增长33.3%;组件产量76GW,同比增长31.7%。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规模全球占比均超过50%,继续保持全球首位。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光伏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光伏产业中先进技术产业化正在加速推进。黑硅技术、PERC\N型电池技术成为当前电池企业技改的主流方向,企业普遍通过这些技术对产线进行技改,以应对高效电池片市场需求量的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中P型单晶及多晶电池技术持续改进,常规产线平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0.5%18.8%,采用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技术(PERC)和黑硅技术的先进生产线则分别达到21.3%19.2%。多晶硅生产工艺进一步优化,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70kWh/kg以下。

  生产成本显著下降。在技术进步及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共同推动下,我国领先企业多晶硅生产成本降至6万元/吨,组件生产成本降至2/瓦以下,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5/瓦左右,度电成本降至0.5~0.7/千瓦时。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看来,这一现象的存在,与全球光伏市场的大环境相关。这从近年来,全球光伏项目招标价格持续下行也可见一斑。据王勃华介绍,2013年,美国光伏招标项目报价8.3美分/千瓦时,2014年,阿联酋光伏项目报价仅为4.97美分/千瓦时,2016年,阿布扎比的光伏项目报价就进一步下降为2.42美分/千瓦时,2017年,墨西哥的光伏项目招标报价创下新低,为1.77美分/千瓦时,这一趋势目前来看,依然存续。

  企业效益持续向好。受惠于市场规模扩大,企业出货量大幅提高,同时由于技术工艺进步带动生产成本下降,我国光伏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升,上游硅料、硅片、原辅材以及下游逆变器、电站等环节毛利率最高分别达到45.8%37.34%21.8%33.54%50%

  全球布局初具规模 国内布局逐步优化

  据王勃华介绍,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光伏产业也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北美、欧洲、亚洲,包括南非等地都进行了布局,开始形成初具规模的全球布局格局。如在欧洲,就有包括晶科、正太、天合、中电等企业集团进行投资生产。

  在出口方面,据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统计资料,20171~11月,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为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4%;多晶硅进口量14.4万吨,同比增长17.3%。目前,我国太阳能硅片环节生产规模全球占比在80%以上,且大量出口至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地,全球前十大硅片企业中,中国占据9席,随着生产布局的进一步优化,我国硅片竞争优势仍将持续。

  此外,受全球光伏市场继续扩大的影响,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量快速增长,但产品出口价格持续下滑,墨西哥、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增速提升,其中对印度出口跃居第一位。

  在国内,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弃光限电严重,东西部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东、中、西部协同消纳市场没有形成,省间交易存在壁垒,输电通道建设滞后于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加上现有电网调峰能力及灵活性不足、西北本地消纳能力有限,造成西北部地区弃光限电严重,东西部供需不均衡。

  为此,2017年,我国光伏产业中的硅料、长晶等环节开始往西北、西南等能源富集地区转移,高效电池组件则布局于产业配套较好的长三角等地区。这样的布局调整,有望优化改善我国光伏行业目前存在的不良布局。

  展望未来 市场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王勃华表示,展望未来的光伏市场,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十三五期间国内市场好于预期,这从2017~2020年光伏电站新增建设规模方案可以看出。

  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已为期不远。得益于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投资成本持续下滑:组件价格可从2017年的2.7/瓦左右下降到20182019年的2~2.2/瓦,系统投资成本可从当前的6/瓦,下降至5/瓦。此外,光伏的发电量持续上升,这主要由光伏设备性能提升、电站设计水平提升等,以及运维水平提升,从而大幅提升系统发电量水平。

  光伏电站建设的热情方兴未艾。这主要表现在:1.集中电站热度不减。2017年,我国光伏产业领跑者基地共有15个省区,37个市县提交申报材料,总规划容量近30GW2.分布式电站空前高涨。扶贫、户用等细分市场正在加速崛起,分布式电价下调可能引发新一轮抢装;分布式交易试点进一步探索分布式发展模式,有利于发挥分布式比较优势。3.电站布局梯度转移。西北仍是重点,中部较为火热,东部关注度较高。如2017年,浙江省光伏发电装机达814万千瓦,年度新增476万千瓦,增长率为140%,实现了年度建设规模较之前总和翻了一番。浙江11个设区市中,嘉兴、宁波、湖州光伏发电发展较快,装机已超过100万千瓦,分别为190万千瓦、121万千瓦和118万千瓦。4.非技术成本进一步下降:包括降低土地税费和接网费用,以及保障电力接入等,预计部分基地竞标电价可进入0.4~0.5/度之间,与风电平价。

  高效产品需求增大倒逼技术加速创新升级。受益于我国良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基础(设备、人才、配套等),光伏生产设备在泛半导体领域国产化程度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光伏生产装备国产化,包括丝网印刷机(苏州迈为、深圳科隆威)、多线切割机(大连连城)等均已经批量在产线应用。

  但在高端装备方面,我们和国外尚有一定差距,国内生产装备大多处于跟随状态。如我国光伏产品以晶体硅电池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常规电池环节,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在异质结等高效电池和产品可靠性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差距,基础研究亟待提升。为此,对于高效产品的需求将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光伏产业的技术发展重点。

 新闻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TC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一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2025年09月18日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9月4日,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月)调度视频会议披露,2025年1-7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显著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双双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9月08日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8月1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围绕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进行部署。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