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天然气成媒体关注热点 “中国底气”需多方共同出力

      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首场部委记者会,天然气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尽管话题涉及多个方面,共识却很清晰,即拉长天然气景气周期,让“气喘吁吁”变成“底气十足”,确保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

      去年以来,我国天然气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一改以往“峰高谷深”,呈现“有峰无谷”,天然气景气周期特征鲜明。不少代表委员、专家学者指出,这一趋势将在未来持续出现,要妥善处理好,需要生产和消费、市场和政府等多方添智,共同发力。

      供给端是源头,要发挥好压舱石作用,确保气源和气量。据运行快报统计,2017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48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5%,一改前两年5.6%和1.5%的低速增长局面。占七成产能的中国石油更是实现历史性跨越,产量首破1000亿立方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介绍了应对去冬今春天然气供应的情况,表示目前紧张的局面已经基本过去了。他建议,国家要高度重视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问题,从资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多措并举保障和促进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助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供给端,国内依靠生产,海外依靠进口。两会上,LNG进口被代表委员广泛关注。去年,LNG进口占天然气进口总量的54%,成为供给侧的重要来源。全国工商联认为,应进一步发挥LNG的作用,建议进一步下放审批权力,放宽天然气市场准入,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体系,形成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机制;放宽进口LNG限制,实现进口气源的市场主体多元化;加快管道、LNG接收站、储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平开放,提高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利用率,促进天然气进口。

      管道连通供、求两端,在产业链上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长输管道飞速发展,但在支线及“最后一公里”等“毛细血管”的建设上,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专家学者、代表委员提出,只有精准化布局“毛细血管”,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长输管网的能力。全国政协委员、大庆油田中东分公司经理李新民建议,将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哈尔滨至牡丹江段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由国家投资建设,更好地利用俄罗斯天然气,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煤制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安徽代表团呼吁,将规划远期建设的苏北—皖北—豫中、苏中—皖中两条联络线整体纳入中俄东线项目,统一规划、同步建设。

      储,是近年来产业链上一直难以突破的瓶颈。夏储冬调,因为冬夏峰谷差,储气库肩负着蓄水池和调节阀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的储气库调峰能力仅占年消费量的3%左右,距离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不少差距。一些代表委员呼吁,应多个层面加速调峰能力建设。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记者会上透露,将建立2亿立方米左右的调峰机制,其中1亿立方米调峰能力建设主要通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主要供气企业来完成,1亿立方米左右压实到地方责任。全国人大代表、辽阳石化总经理白雪峰建议采取市场化手段,推行调峰气价政策或鼓励企业通过市场实施调峰气价。

      用好计划之手和市场之手,方能发挥最大效力。拉长天然气景气周期,双方如何平衡,是决定“中国底气”的重要方面。何立峰说:“我们正在组织力量深入研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稳步分阶段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更好地实施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定向调控。” 可以预见,在清洁化能源潮流下,我国天然气已经进入一个良性的景气周期。趋势不可逆转,但更需要产业链及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合力推动天然气在景气周期模式下迈出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步伐。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ZQ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2月14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新能源作为该区域第一电源地位更加稳固。

2025年02月17日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2月3日,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传出消息,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以及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准东五彩湾8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将分别于2月22日、2月28日全面开工建设。

2025年02月08日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1月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锂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

2025年01月10日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据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86亿吨,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5年01月06日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施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首部能源法的正式施行填补了能源领域立法空白。强调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创新机制。要求建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制度,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上升为法律制度,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

2025年01月04日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12月10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我国进口煤炭5498.2万吨,较上月增加873.4万吨,环比增长18.89%,同比增长26.38%,创下历年来单月进口量历史新高。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煤及褐煤49034.9万吨,同比增长14.8%,进口均价688.4元/吨,同比下跌12.5%。较2023年,我国进口煤

2024年12月14日
国轩高科再次深入海外建厂!未来两三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

国轩高科再次深入海外建厂!未来两三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

12月12日晚,从事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国轩高科(002074)公布两个海外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投资建设公告,投资金额合计不超过25.14亿欧元,约等于人民币191.47亿元。

2024年12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