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多家上市公司建多条碳酸锂生产线 今年锂盐供给仍然偏紧

          3月29日晚,威华股份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致远锂业4万吨锂盐项目首条1.3万吨生产线正式投产。随着碳酸锂需求的增加,多家上市公司开始建立碳酸锂生产线,扩充锂盐产能。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今年的新增产能比较多,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真正能落地的产量不多,2018年碳酸锂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建成速度最快的万吨级生产线

    “1.3万吨锂盐项目于2017年6月全面动工到建成投产仅仅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这是全国乃至全球建成速度最快的一条万吨级生产线,也是一条基础锂盐领域全球领先水平的生产线。”威华股份董事长王天广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据王天广透露,这条生产线在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做到了“6个高”:产品品质高、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原料选择的灵活性高(能够适应不同锂矿石原料)、产品的可定制化程度高、节能程度高和环保绿色程度高。

    公司表示,致远锂业4万吨锂盐项目首条生产线的顺利投产,标志着公司锂盐业务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有利于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并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公司也将集中力量保障致远锂业4万吨锂盐项目剩余产能在2018年年内建成投产,以尽快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致远锂业总经理姚开林表示,一期1.3万吨包括8000吨电池级碳酸锂及5000吨氢氧化锂。今年锂盐产量将达到9000吨。

    在原料供应上,王天广表示,除了美国雅保锂矿供应外,公司与另一澳洲企业签订了长单供应合作,同时盛屯集团控股的金川奥伊诺矿业有望在今年年底获得采矿证。“另外,我们还将积极洽谈国内外锂矿收购项目,达到多种渠道供应原材料,保障生产。”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一般碳酸锂项目建设周期需要一年半,后期设备还需要进行调试,时间在3-6个月,随后进入产能爬坡阶段,最后才能全部达产。公告也表示,致远锂业首条生产线从投产运行到全面达产尚需一定时间,且未来的市场变化、剩余产能的建设进度是否能按预期计划完成等尚存在不确定性。

     加大布局锂盐产能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碳酸锂产业市场竞争态势调查及投资方向评估分析报告

     受益于下游锂电池市场需求旺盛拉动,上游锂产品价格一路上涨,成为各路资本竞相争夺的“香饽饽”。多家上市公司经过近两年的布局,陆续建立锂盐生产线,产能得到扩充。

     最新年报显示,天齐锂业目前拥有锂盐产能3.4万吨/年,包括0.5万吨氢氧化锂和2.9万吨碳酸锂。此外,公司在澳洲建设的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一期2.4万吨预计2018年底竣工,二期有望2019年底竣工。同时,遂宁2万吨碳酸锂项目即将启动,预计到2020年公司锂盐产能将超过10万吨。

     赣锋锂业方面,据了解,截至2017年末,公司锂盐加工产能已经接近4万吨/年。赣锋锂业2月25日在深交所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新建2万吨氢氧化锂生产线已经建成投产,正在试车阶段。目前仍然在建的1.75万吨碳酸锂生产线计划于2018年4季度投产,预计公司锂盐加工产能有望在2018年底达到7.7万吨左右。

     江特电机日前公告称,公司子公司银锂公司年产5000吨碳酸锂生产线已经达到设计要求,成功达产。同时,公司近日表示,新的生产线已于2017年8月开工,分别为应用锂云母生产1万吨碳酸锂和应用锂精矿生产1.5万吨碳酸锂,计划今年上半年完成,建成达产后公司碳酸锂产能将达到3万吨。

     雅化集团公告显示,按照建设规划,公司将分两期扩产4万吨碳酸锂(氢氧化锂)产能。目前,公司拥有兴晟锂业(全资)6000吨氢氧化锂产能,国理锂盐(持股56.26%)5000吨氢氧化锂和7000吨碳酸锂产能,合计产能1.8万吨。一期扩产完成后公司将拥有锂盐产能3.8万吨。

     贤丰控股3月15日表示,根据项目建设规划,争取2019年下半年建成一万吨产能的碳酸锂生产线。

     盐湖提锂方面,2017年9月,藏格控股全资子公司藏格钾肥拟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藏格锂业,进行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的建设,建设周期约为18个月。而藏格锂业今年1月称将力争于2018年下半年陆续投产。

     2017年12月27日,科达洁能与盐湖股份同时公布了产能扩产计划。蓝科锂业(科达洁能参股公司)拟在现有1万吨/年碳酸锂装置基础上,扩建2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扩产后生产规模将达到3万吨/年碳酸锂。盐湖股份拟筹划启动5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除了与蓝科锂业扩建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外,还包括和盐湖比亚迪新建年产3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2018年锂盐供给仍然偏紧

     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碳酸锂供给28.79万吨,需求25.29万吨,过剩3.5万吨;国内碳酸锂供给14.13万吨,需求14.59万吨,供给缺口0.45万吨,2019年供给19.36万吨,需求17.36万吨,过剩2万吨。2018年碳酸锂供给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据上海有色金属网统计,2018年全国锂盐规划总量达25.05万吨,其中碳酸锂增量17.25万吨,氢氧化锂增量7.8万吨。

     相关公司对碳酸锂未来的价格走势也持乐观态度。天齐锂业此前表示,预计碳酸锂价格2020年前比较稳定,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是真实增长的,新进入者成本高,短期内形成价格支撑;2021至2023年大部分产能释放后,市场供求达到平衡,价格可能出现调整,但断崖式下跌的可能性较低。

     但也有机构对新项目的投产放量进度持谨慎怀疑态度。上海有色金属网认为,除产能投产进度值得商榷外,原料方面,目前过剩的原料主要为锂原矿,而由原矿制成的碳酸锂能否大规模应用在动力正极材料领域,仍值得追踪。其预测2018年新增碳酸锂供应不超过6万吨,氢氧化锂供应增量不超过5万吨。
  
     广发证券有色金属首席分析师巨国贤对记者表示,锂价持续上涨,企业纷纷布局锂矿资源及锂盐加工,表内规划产能富足;但新建产能(尤其是盐湖提锂、云母提锂等)真正释放的时间、产量、产品质量及持续稳定性等存在不确定性。考虑环保标准、建设周期和客户认证等关键因素,结合同业历史产能释放进度,预计全球锂矿资源及锂盐加工产能集中于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放量,今年整体供给增量有限。

     此外,巨国贤指出,由于持续稳定、优质可靠的高端电池级锂盐产品供应变动敏感度很高,因此盐湖锂高杂质、锂辉石低品位、锂矿产能错配等因素均会导致其供给紧缺。

      国内盐湖多处于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受天气、能源、交通等因素影响,盐湖实际产量不确定性高,同时新增产能释放也受到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可靠稳定性等因素存在不确定性。目前中国约占全球盐湖提锂产量的10%,预计该占比将长期维持低位。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近期多家公司陆续公告已在盐湖中成功提取碳酸锂,但多为试验性项目,尚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

资料来源:互联网,观研天下ZQ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2月14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新能源作为该区域第一电源地位更加稳固。

2025年02月17日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2月3日,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传出消息,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以及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准东五彩湾8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将分别于2月22日、2月28日全面开工建设。

2025年02月08日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1月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锂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

2025年01月10日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据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86亿吨,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5年01月06日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施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首部能源法的正式施行填补了能源领域立法空白。强调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创新机制。要求建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制度,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上升为法律制度,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

2025年01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