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部分动力电池进入报废期 预计2018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达50亿元

  从目前来看,电池的回收是不挣钱的,回收完了以后,这些原材料卖出去只能满足回收成本的1/3到1/2。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第一批电动汽车运行已经超过20万公里,这意味着部分动力电池开始进入报废期。报废期的到来也给电池回收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了解到,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从2018年开始爆发,预计2018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可达50亿元规模,到2020年至2023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到136亿~311亿元。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市场现状规划调查与投资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动力电池回收一方面是出于安全问题考虑,动力电池的电压是高压直流电,乘用车达300多伏,大巴车高达600多伏,若不及时回收,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电池回收可以提炼出有价值的资源。

  目前动力电池主要有两个回收模式:一是梯次利用,二是拆解之后重新做成锂电池的原材料。当前一些电池企业在电池回收方面已经展开了布局,这些电池企业主要以梯次利用的方式为主。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除了电池企业外,一些上游原材料和下游企业以及专门负责回收电池的企业正在加快布局。不过,电池回收如何实现盈利仍是一大挑战。

  目前国外主流锂电池回收工艺以湿法工艺和高温热解为主,且大部分已经投入工业生产阶段。

  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存在专业性不强、安全性差、入行门槛低、拆解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去年12月1日,工信部发布的《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个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国家标准,指出回收拆解企业应具有相关资质,这会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

  据报道,2016年中期开始,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产能逐步放量,作为重要上游原料的小金属钴,成为备受瞩目的涨价标的。

  近一年半以来,国内金属钴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上行走势,涨幅已近200%,价格突破近十年高点。虽然当前钴价已处在相对高位,但由于钴产能释放的局限性和下游需求可以预见的大幅增长,市场分析人士仍对该商品价格的后市寄予高期望。

  业内预计,2018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可达50亿元规模。到2020年至2023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到136亿元至311亿元。

  业内专家表示,当新能源汽车搭载的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80%左右时,动力电池将被淘汰,但此时的动力电池仍然能通过梯级利用的方式应用于储能设备,投放到商业住宅储能站、电动汽车充电储能站以及电信基站等场所。

  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肖成伟指出,磷酸铁锂里贵金属含量少,而三元材料中贵金属总含量高,具有较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废旧三元电池资源化回收利用已经具备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

  据了解,格林美、骆驼股份、比亚迪、宁德时代、华友钴业、国轩高科、中航锂电等多家电池生产相关企业,均积极布局动力电池回收领域。
资料来源: 互联网,观研ww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一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2025年09月18日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9月4日,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月)调度视频会议披露,2025年1-7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显著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双双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9月08日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8月1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围绕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进行部署。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