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液化天然气今冬供需紧缺,三个月内均价涨幅翻番

        冬夏两季价差明显的液化天然气(LNG),在今冬供需紧缺的情况下,价格涨势惊人。

        入冬以来,由于管道天然气供应紧张,市场上不仅工业用气供应出现困难,甚至供暖用气都出现紧缺现象,相关商品价格也出现了连锁反应。榆林煤炭交易中心在19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12月18日,LNG的最高接收价已涨至1.2万元/吨;江苏部分厂家LNG吨售价已突破万元。

        另据大宗商品分析机构生意社提供的数据,国内LNG均价在三个月内(9月18日-12月18日)便从2973.85元/吨涨至6929.17元/吨,涨幅高达133%。

        11月24日全国LNG均价为5170.83元/吨,11月27日升至6075元/吨,间隔一个周末,国内LNG均价涨幅达17.49%。

        不过,金联创分析师苗莹莹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LNG出厂价过万并非主流现象,贸易商炒作可能性较大。但她同时指出,随着限气力度加大,管道气将首先保障民用,用于生产液化天然气的管道气量减少,市场供不应求情况依然严峻。

        截至12月18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新圣天然气有限公司LNG价格为7600元/吨;四川达州汇鑫能源有限公司LNG价格为7750元/吨;陕西绿源天然气有限公司子洲LNG工厂LNG价格为8200元/吨;陕西众源绿能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LNG价格为8100元/吨;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LNG价格为5900元/吨。

        生意社液化天然气分析师团队的一份研报中指出,今年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促使液化天然气供需旺盛局面持续,环保的督察力度不断加大,要求使用清洁能源的行政命令推动了天然气的需求增长。

        随着天然气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局部地区供应紧缺,清洁能源的利用逐步进入了生产生活各行业,再加上“煤改气”的强力推进,对LNG的价格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此外,北方的供暖季全面开始,国内对于天然气的需求力度明显提升,国内LNG供不应求,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价格的上涨。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7-2022年中国液化天然气市场运营现状及十三五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苗莹莹表示,由于LNG价格已让许多生产性用户无法承担,仍在使用LNG的多为刚需企业,国内LNG市场已呈现出“有价无市”的局面。

        入冬以前,LNG工厂降价出售使得其天然气的液位下降,厂家出货量减少。入冬后,为保障民生用气,山西、内蒙、宁夏等地液化天然气企业限气比例,由往年的不到20%提升至50%-60%,且限气的时间也更长,这也推动了LNG价格上涨。

        “中国南北地区LNG价差明显,目前北方地区的LNG价格多在8000元-9000元/吨的区间内,南方则维持在5000元/吨附近,”苗莹莹说,“11月国内LNG报价多在4000元/吨,月末便冲高至8000元/吨,后受国家发改委调控及‘南气北运’影响,LNG价格在12月初回调。”

        入冬以来,受北方地区取暖需求增加,以及部分气源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资源保障压力持续加大。为缓解供需紧张状况,针对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增供保供措施,建立联合监测调度机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按照要求,协调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主要供气企业多方采取措施,增加天然气供应,保障民生需求,认真落实“压非保民”方案,只要是民生用气,都将确保供应。

        中石油和中海油联手合作“南气北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华北、华中、西北等地区的供应压力,随着供给的改善,LNG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市场供应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整体供应依然紧缺。

        此外,于12月8日投产的中俄亚马尔LNG项目,原计划运往中国的首船液化天然气因北冰洋封冻,技术上无法实现而延迟。中俄亚马尔LNG项目是北极地区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1650万吨液化天然气,每年可向国内供应400万吨LNG,缓解中国天然气市场缺口。

        “当前国内液化天然气市场需求较大,但LNG工厂气量有限,且出货稳定,主供老客户,‘气荒’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上述研报称,“再加上近期北方大面积降雪,运输受阻,工厂液位虽然有所提高,但整体供应依然紧缺,而大多厂家持稳观望不急于销售,预计短期内LNG价格以稳中上调为主。”

        苗莹莹亦认为,在供需紧张难以短时间内出现改观的大背景下,LNG价格也将继续维持高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6月3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2024年新增投产规模达775万千瓦,全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日本、美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分列第二、三位。

2025年06月05日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