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南极科考进入“五朵金花”时代


  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



  11月15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雪龙”号停机坪组成“34”字样的队形合影留念。



  泰山站主体建筑



  长城站远景



  中山站油料库



  科考队员在昆仑站留影(资料图片)

  北半球新一波寒潮来袭的隆冬时节,南极大陆却正迎来“暖意”。此刻,雪龙号科考船正载着中国阵容空前的南极科考团队向目标区域进发。在接下来约5个半月时间里,科考团队将完成第34次南极科考诸项任务,其中为在恩克斯堡岛新科考站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是重中之中。一旦新站建成,中国在南极就有了5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科考就进入了“五朵金花”时代。

  新站选址情定罗斯海

  从1984年派出首支南极考察队算起,中国南极事业已经走过33个年头,虽然与一些发达国家或者南半球具有地缘优势的国家相比,中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就科考站建设而言,中国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4座,它们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对于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洲而言,其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异常复杂多样,只有建立更多科考站,并以此为依托形成更加丰富的研究数据,才能进一步大幅增进对其的认识。而对于致力于建设南极科研强国的中国来说,随着综合国力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进步,在现有考察站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精心选址,建立新的科考站,才能进一步大幅拓展南极科考空间。

  选址无疑是新科考站首要解决好的问题,实际上,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新站的科考主要方向和科考成果的价值。中国已有四大科考站的选址成功经验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长城站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部,该区域生态系统活跃,非常适合开展亚南极生态监测和研究。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该地所在区域是观测研究南极冰盖演化过程、南极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等的理想之地。昆仑站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是进行冰芯钻探、开展大气科学和天文科学研究的绝佳之地。泰山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既可以为昆仑站科学考察提供前沿支撑,又能为考察格罗夫山搭建平台。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6-2022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基地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经过数年数次实地考察,综合各方面信息,最终位于罗斯海特拉诺湾的恩克斯堡岛(也称难言岛)被选择为新科考站址。罗斯海是南大洋深入南极洲的一个边缘海,也是地球上船舶所能到达的最南部海域之一,分布着埃里伯斯火山等多座著名火山以及南极最大的罗斯冰架,被喻为研究地球系统中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和圈层相互作用、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同时,罗斯海拥有南半球最高纬度的海洋及其生态系统,还是南极环境保护区体系最完备的地区。因此,这里已成为科考热点区域,分布着美国、新西兰、意大利、德国和韩国的科考站。在此地建站,不仅可以达到与本国已有科考站的差异化,而且可以填补在国际上南极考察重点、热点区域的空白,还可以促进南极科考国际合作。

  建站物资转运是此行重点

  按照设计,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为常年考察站,建成后可满足80人度夏、30人越冬,规模将达5500平方米,辐射科考范围300—500公里。建站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站区建筑布局、设施布置、工程运输装备和航空保障系统完善、科考观测设备设立等。

  实地考察选址的过程为后期建设奠定了基础。早在第29次南极科考期间,考察队就登上恩克斯堡岛,对目标区域进行了初步考察。在接下来的几次科考中,队员对该地地质、气候、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为新站规划工作提供必要基础。今年2月份第33次南极科考期间,罗斯海新站选址队乘坐直升机登上该岛,展开测绘制图、地形勘探、地质调查、采集取样等作业,获得风速、风向、气压、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翔实数据。

  第34次南极科考在新站建设方面将完成哪些具体任务呢?对此,科考队领队、首席科学家杨惠根在出发之际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根据计划,临建工作将届时启动,把科考工作舱、住宿舱、生活舱、发电舱、备品舱等建设用途集装箱和必要的工程机械、工程辅助设施设备部署上岛。这些物资体量很大,但是没有现成码头来卸货,这就需要寻找合适地点登陆。本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助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考察运行部主任张体军补充说,科考团队不仅要把新站建设物资卸货,还要完成临建设施搭建工作,这将为今后的建站施工提供住宿、生活和工作场所等必要条件。

  张体军强调,新站建设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他介绍说,科考队将开展水质要素和环境污染物要素的监测、鸟类监测、企鹅分布格局和历史变迁调查;开展拟建站区的实地踏勘、工程地质勘测和地形图测绘、附近海域的水下地形测绘、拟建码头区域的资料勘测收集等工作,为新建站址周边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此外,科考队还将开展基础测绘、地质勘察、海域水深调查等,为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基础资料;通过现场工作,了解掌握施工难点,将为今后建设作业积累经验。张体军展望,新站建设如果进展顺利,最快2022年就可以建成。

  新进步赢得一片赞誉

  “请吧友们踊跃发言,说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站名。我先抛砖引玉:孔子站!”

  “我也抛一块砖。天山站!”

  “长江站!”

  “中心站、神农站、轩辕站,我一口气起三个,供大家参考。”

  百度“南极”贴吧里,网友们围绕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的名字讨论得热火朝天,大家对中国南极科考的新进步充满自豪之情。

  对即将开始建设的中国新南极科考站,国际媒体也纷纷关注。法新社援引中文媒体发布的消息,报道了此次“雪龙”号出征南极科考的新闻,称中国科考人员将在南极洲建立一个面积为206平方米的临时基地,并将其最终发展为中国在南极洲的第五个科考基地,相关工程有望于2022年完工。报道引述了一位新西兰学者的观点认为,中国将是少数几个在南极洲地区拥有多个基地的国家之一。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南极洲的主要力量。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称,中国的南极考察历史虽然短,但它正在向极地考察强国的目标不断迈进。在简单回顾了中国南极科考历程后,该报道称,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如今已经在罗斯海地区完成规划选址,即将开建。报道感叹中国南极科考人才的成长进步,认为33年来,中国在南极科考中初步建立了一支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科研队伍,组建了一批重点实验室。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SL)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中国氢能产业领跑全球 2024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中国氢能产业领跑全球 2024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4月28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与消费规模突破3650万吨,稳居全球首位,标志着中国在氢能领域的发展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25年04月30日
2025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投资稳中有增 社会资本投入增长33.2%

2025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投资稳中有增 社会资本投入增长33.2%

4月17日,中国水利部副部长陈敏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9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实现稳中有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5年04月19日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新增装机容量达585吉瓦,同比增长15.1%,占全球新增电力装机总量的92.5%,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增量约六成,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

2025年04月14日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2月14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新能源作为该区域第一电源地位更加稳固。

2025年02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