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氢能产业将进入爆发期 基础设施建设需全面布局

         10月18日,2017年北京国际风能与2017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上,产自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吸引了众多人的围观。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无污染、能耗低、续航能力长、适用地域广等诸多特点,目前已进入小规模商业化推广阶段。

         在此间举行的“氢产业·氢生活·氢未来”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业内人士认为,氢能早已过了“概念性”的阶段,现在要进入踏踏实实干的阶段。预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时间内,即2020年左右,氢能产业会进入一个爆发期。

         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在吉林长春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也表示,氢具有来源广泛、大规模稳定储存、持续供应、远距离运输、快速补充等特点,在未来车用能源中,氢燃料与电力将并存互补,共同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必须加强协同创新,加快推动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全面发展。

         目前,各地也正积极推动燃料电池发展。2017年9月,上海发布《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聚集超过100家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企业,于2025年建成50座加氢站,到203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制造总体达到国外同等水平,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3000亿元。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而上述来自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则包含氢能乘用车、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以及燃料电池物流车等多款车型。同时,2016年5月,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加拿大巴拉德签署引进9SSL电堆生产线技术协议,在国内建设年生产两万台电堆和5000套系统的首条商业化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集成生产线。该项目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投产,首批试制电堆样品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计划今年生产3000台9SSL电堆,系统集成1000套。

         值得注意的是,在氢能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目前依然面临着“谈氢色变”的问题。“氢气比石油和天然气安全。”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东生解释说,眼下,学术界和行业界已经形成共识,只要按照规范去做氢能产业,安全程度是很高的。

         全国氢能标委会主任委员马林聪对此表示认同,在他看来,针对“谈氢色变”的观念问题,除了要提升公众的认识,同时需要用不断完善的科学标准去解决。目前氢能方面的标准已经超过21项,但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而没有相应基础标准的支撑,新产品推广就要受限。未来要加大工作力度,配合产业发展和产品推广,尽快组织专家把相应的标准做起来,尤其是加氢站方面的,当前中国的加氢站太少。

         佛山市委常委、佛山对口帮扶云浮指挥部总指挥许国也认为,现在氢能产业发展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过预计后续加氢站的建设在中国会取得突飞猛进的效果,国内央企尤其是中石化正在对中国的加油站合建加氢站的问题进行全面布局。

         “氢能的发展不是初期,现在已经很热闹了。有人跟我说现在氢能市场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在我看来是群雄逐鹿的时代。”全国氢能标准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陈霖新认为,氢能早已过了“概念性”的阶段,现在要进入踏踏实实干的阶段。

         许国则判断,国家政策还是以示范为主,未来产业技术好的区域自然能抢占先机,切分更多的市场蛋糕。在未来三到五年时间内,即2020年左右,氢能产业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这个爆发点只会提前不会推迟。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