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光伏产业政策出台 企业税费负担有望大幅降低

  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了征求对《关于减轻可再生能源领域涉企税费负担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意见的函。《通知》根据可再生能源企业税费负担普遍较重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可再生能源企业的税费减免政策。针对光伏企业,《通知》规定,光伏发电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从2018年12月31日延长到2020年12月31日。专家表示,光伏发电正处于向平价上网、脱离补贴发展的关键阶段,此举将为光伏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我国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行业规模迅速增长,风电、光伏发电等成本显著下降,行业竞争力不断加强,但在部分领域可再生能源企业税费负担仍较重。

  根据现行《关于继续执行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规定,光伏发电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优惠将于2018年底到期。“增值税在光伏发电成本中占重要部分,2018年优惠政策到期后,将会增加光伏发电企业负担。”一位业内人士说。

  一直以来,业内对光伏项目实施减税或免税的呼声从未消减,而此次最新出台的征求意见稿更让业内看到了利好希望。东方日升市场部总监庄英宏表示,促进光伏产业平价上网的一个主要举措就是降低产品的成本。而减免光伏产品及项目土地税收等举措,则可以被看成是降低产品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光伏产品实施退税50% 的政策,可以让企业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资,鼓励企业重视产品研发,提高产能及产品质量。

  “降低光伏产品及项目土地税收的政策降低了光伏发电供给侧的成本及土地费用,从而推动用电侧及供电侧平价上网早日实现。”晋能科技总经理杨立友说,对于组件制造商来说,税费负担下降将更有利于目前光伏行业整体毛利回归制造业水平后的企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对于不占压耕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发电项目,仍需缴纳耕地占用税。比如,天合光能在新疆、内蒙古等地投资的光伏电站,均按项目总用地面积征收耕地占用税,税额分别相当于项目总投资的5%、7.6%和2.4%,单个项目最高税额达到1.36亿元,为企业带来沉重负担。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光伏产业市场现状规划调查与投资前景规划预测报告

  为此,《通知》明确,对光伏发电项目,对光伏阵列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部分,免征耕地占用税。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定起征标准,未达建制镇规模以及不在建制镇规划内的土地上建设的,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达到城镇土地使用税起征标准的,对光伏阵列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部分,不计入占用土地面积,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

  尽管征求意见稿对光伏发电项目税收给予了诸多优惠,但不可回避的是,当前“光伏项目建设用地”属性界定尚不够清晰、土地需经多个部门协调管理、税额执行标准未统一等实际问题仍让不少光伏企业“碰壁”。

  “上述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不管是大型地面电站,还是工商业屋顶电站,建设用地的确是建设电站的首要任务,如果不解决上述问题,会影响企业开发项目的积极性,使很多好的项目在源头就受阻。”庄英宏说,我们乃至整个行业都在期待政府能够早日出台更多利好政策,细化政策,争取早日平价上网。

  就目前而言,各类土地税收在光伏项目开发总成本仍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也延缓了产业步入平价上网的进程。庄英宏表示,首先,从税收方面来讲,整个产业需要政府出台利好政策,给予市场支持;再次,企业也需要进行降本增效的举措,如加大产品技术研发,以此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发电效率。产业评价上网,需要企业跟政府、市场的共同努力。

  除了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我国政府也希望借助金融手段促进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通知》明确提到,各地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而这将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光伏发电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电站项目一次性投资,在整个生命周期(至少25年)都可以持续获得收益。然而,无论是大型地面电站还是分布式项目,初始投资对于公司或者个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令不少投资商和个人对于光伏发电项目望而却步。”杨立友认为,光伏相关贷款门槛和利率降低、可再生能源企业发行企业贷,可以降低项目前期的融资压力,使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投资光伏发电,使用绿色电力,推动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6月3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2024年新增投产规模达775万千瓦,全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日本、美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分列第二、三位。

2025年06月05日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