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智能+能源”: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与基础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分布式能源技术市场运营态势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首批55个“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其中包括12个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项目、12个园区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项目。城市与能源,再次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我们之所以建设城市,或者城市之所以成为人类聚集的终极形式,原因就在于,它是资源汇聚的平台,能够极大提升人类的核心竞争力——效率。

  但问题在于,当城市为了满足我们对更高效率的渴望而日益庞大、复杂时,城市本身的效率却在不断下降。有机构预计,到2045年,全世界65%—70%的人口将会居住在城市里。全球人口超过1千万的超级都市将会从2016年的28座增加至2030年的41座。这无疑将给城市的交通、食物、水源、污水处理、公共安全,以及最关键的能源供给,带来空前巨大的压力。换句话说,在奔向百亿的全球人口面前,我们的城市,将面临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何应对?答案是借助合适的工具,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

  一切效率的提升,都有赖于先进工具的出现。解决未来城市危机,同样需要新的工具:它既熟知城市每一个街区、每一栋建筑的过去与现状,也能洞悉城市每一个领域、每一个人、每一秒钟发生的变化,更能够及时、精确、合理地将资源加以估算、分配与回收。

  这个工具,就是智能。在智慧城市中,人们将对城市的运转施加前所未有的精细管理:通过人工智能、大量传感器和无线网络,不同的设施互联互通,整个城市的能源成本被大大降低。最终实现减少污染、节能环保、提高安全,让居民安逸地生活、高效地工作。

  不过,智慧城市或许将有千万种形态,但必定有着相同的基础——“智能+能源”。

  从钻木取火,到蒸汽时代的燃煤,再到石化时代的电力,能源如同人的血液,是城市有机体发挥功能的保障。在过去几千年间,能源依靠数量的增长,完成了功效输出上的升级换代。未来,在能源存量和供给日趋紧张的条件下,实现定量下的精细利用,是每个城市必须完成的任务。

  幸运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兴起,新能源的成熟,不断降低着这个问题的难度。

  在智能的帮助下,人们可以使用探测系统实时监视城市用电数据,通过智能电网自动调整配电设置;利用由新材料和新设计技巧所建的智能建筑,来提高空调和照明系统的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屋顶太阳能板、小型风力发电机、地热发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资源提供干净的电力等。

  “智能+能源”也为新能源产业的真正破局,创造了空间和途径:将光伏、风电、地热等尚无力单独提供能源支撑的新能源,因地制宜地整合到一座城市的能源结构中,利用智能系统加以精准调配,让新老能源扬长避短,峰谷互补。

  未来,“智能+能源”,绝不是某一个地方或城市的特色,而是城市建设的标准与基础。未来,或许也不再有房地产商、能源供应商、装备制造商等等的区别,取而代之的,将是深刻理解并掌握智能与能源关系,并具备整体设计与建设能力的城市发展商。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9月4日,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月)调度视频会议披露,2025年1-7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显著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双双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9月08日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8月1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围绕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进行部署。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