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阿穆尔天然气加工项目开工 是中俄世纪大单源头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8月3日下午,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临近中国黑龙江省的阿穆尔州斯沃博金区,中俄合作的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在施工现场举行了开工仪式。

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参加了仪式并致辞。在听取了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总裁米勒的汇报,同天然气来源地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恰扬金气田工作人员视频连线后,普京宣布:项目开工。

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加工项目正式开工,普京参加了仪式并致辞。视觉中国 

一个天然气加工厂的开工奠基,为什么受到普京的特别重视?对中俄能源合作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能源合作向“下游”加工链拓展

一个月前,7月4日,在莫斯科,葛洲坝集团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集团签署协议,由葛洲坝集团承建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P1标段。

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建设共分三个标段,均由中方企业以投标方式参加。3日的开工仪式,也是P1标段的正式动工。现场,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和建生、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覃伟中等人,见证了这一刻。

对于俄罗斯来说,此项目意义非同小可。

根据规划,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项目建成后,设计能力为年加工天然气420亿立方米,年产氦气600万立方米。建成后,它不仅是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处理厂,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处理厂之一,“将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米勒在向普京总统汇报时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泽认为,这是中俄在能源合作,特别是两国天然气管道东线项目的一个最新成果,“中俄能源合作正从上游勘探延伸到下游加工链,进入了一个更高水平。”

阿穆尔州斯沃博金区,距中国的黑河市只有200公里。天然气加工厂选择此处,颇显“多赢”深意。

能源企业具有拉动经济、促进就业的作用,一个投资额达数百亿美元的天然气加工厂,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来说,意义不言自明。而对中国来说,不仅实现资源互补,还可与“振兴东北”战略对接。“世界最大”的加工规划设计,使这一两国合作项目可以直面潜力巨大的亚太地区市场。

“世界大单”正在加快落子布局

不过,阿穆尔天然气加工项目的战略意义不止于此。它是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建设项目的源头。而后者,被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之一”。

2014年5月,在中俄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投资金额高达4000多亿美元,合同期30年。双方约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将每年向中国输送天然气,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

如此投资力度、合作年限和输气规模,使得此项目的签约与推进,备受世界瞩目。“元首项目”“世纪大单”……从这些“昵称”中,足见此项目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中俄两国在能源合作的步伐可谓越走越快、越走越近。特别是近几年,在两国领导人亲自推动和大力支持下,中俄关系大踏步发展,两国能源合作提速前行——

2008年,中俄两国建立了副总理级的能源合作协调机制;

2009年4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同意建设中俄原油管道,并授权中国石油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共同建设;

2013年9月,中国石油与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签署股份收购协议,购入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20%的股份权益;

2014年5月,中国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同年9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境内段开工,普京总统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亲临现场;次年6月,中国境内段在黑龙江省黑河施工现场启动,张高丽和梅德韦杰夫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出席仪式并致辞……

两国元首对能源合作的政治意愿与实质推动,使得能源合作迅速驶向“快车道”,不断结出新成果。

经济互补为能源合作提供助力

油气管道输送的不仅是“工业的血液”,其走向还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世界地缘政治关系。

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起自黑龙江省黑河市中俄边境,止于上海市,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9省区市,拟新建管道3170公里。

于2014年9月开工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境内段,总长度近4000公里,途经俄罗斯远东5个联邦区:伊尔库茨克州、萨哈(雅库特)共和国、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计划首先开采雅库特的恰扬金气田,从那里将铺设通往与中俄交界的布拉戈维申斯克的管道,长约2200公里。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在俄罗斯境内,东线天然气管道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西伯利亚力量”。俄罗斯人说,这体现了俄罗斯实施西伯利亚及远东能源大开发战略的决心。而在与中国达成天然气合作协议后,“西伯利亚力量”得以付诸实施。

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快速推进,中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也日益攀升。而急需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的俄罗斯,正逐步将油气市场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经济上的互补、供需上的契合,能源合作自然成为两国合作的重要板块。

在很多人看来,中俄能源合作还有更大的意义。“中俄在能源方面的战略合作,也将大大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能源问题上的话语权,改变国际能源治理体系的现有格局。”石泽说。

(原标题: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加工项目正式开工,将成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的源头 中俄能源合作驶入快车道)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12月10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我国进口煤炭5498.2万吨,较上月增加873.4万吨,环比增长18.89%,同比增长26.38%,创下历年来单月进口量历史新高。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煤及褐煤49034.9万吨,同比增长14.8%,进口均价688.4元/吨,同比下跌12.5%。较2023年,我国进口煤

2024年12月14日
国轩高科再次深入海外建厂!未来两三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

国轩高科再次深入海外建厂!未来两三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

12月12日晚,从事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国轩高科(002074)公布两个海外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投资建设公告,投资金额合计不超过25.14亿欧元,约等于人民币191.47亿元。

2024年12月14日
2024年1-11月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已注册545家

2024年1-11月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已注册545家

企业注册来看,2014年至2021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2023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共注册670家,同比增加11.7%;截至12月5日,2024年我国已注册545家氢能相关企业。

2024年12月09日
新材料行业:上海市发布发展方案 到2027年新材料产值达到3500亿元

新材料行业:上海市发布发展方案 到2027年新材料产值达到3500亿元

11月15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四部门对外公布的《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高地。

2024年11月22日
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产线来袭! 我国固态电池行业产能建设能力再上新台阶

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产线来袭! 我国固态电池行业产能建设能力再上新台阶

“固态电池与传统电池相比,安全性更高,更加环保,能量密度将大大提升。”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立新介绍,即将量产的第一代固态电池技术产品能量密度比超过280wh/kg,2025年推出的第二代固态电池技术产品能量密度比超过400wh/kg,2027年推出第三代固态电池技术产品能量密度比超过500wh/kg全固态

2024年11月19日
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 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利好政策频发 企业纷纷入局

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 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利好政策频发 企业纷纷入局

1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提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

2024年11月07日
发现超亿吨资源量! 我国锰矿行业自给率将提升 利好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市场发展

发现超亿吨资源量! 我国锰矿行业自给率将提升 利好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市场发展

我国锰矿资源稀缺,主要集中在云南、湖南等地,并且矿石品位较低,需从澳大利亚、加蓬、南非、缅甸等海外大量进口高品位锰矿。据海关总署数据,我国常年锰矿进口量在200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锰矿进口量的70%;截止2024年1-8月,我国从南非锰矿进口量达172.7万吨,加纳进口量40.78万吨。而此次在湖南永州寻找锰矿取得重大

2024年11月04日
全国将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 推动水务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水回用市场或受益

全国将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 推动水务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水回用市场或受益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水资源需求量持续增长,加上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不高,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人均综合用水量来看,近五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呈先降后升再降走势。2023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19m³,同比下降1.4%。

2024年10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