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科学产能”引导煤炭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课题从安全、绿色、高效三大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煤炭科学产能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科学产能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线图,成为衡量煤炭企业科学化开采水平的重要标准和提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也是国家制定煤炭行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6月4日,2017中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排行榜在京发布,神华、中煤、山西煤化三家煤炭集团所属煤矿包揽了榜单前十名。其中,神华集团旗下的补连塔矿、榆家梁矿、锦界煤矿、上湾煤矿、布尔台矿位列前五名。从参评的406家煤企情况看,85%的矿井符合科学产能的要求。
 
  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万座矿井,煤炭产能约占全球半壁江山。作为今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去产能”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这份以“科学产能”为关键词的榜单,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如何准确界定煤炭科学产能?这份榜单又透露出什么样的信号?
 
  煤炭产能优劣有了新标准
 
  “当前,我国煤炭产业去产能、转型升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但去产能不是不要产能,而是发展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那么什么是先进产能?这就需要有界定、有标准。”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表示,煤炭科学产能方面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对此作出回答。
 
  据悉,谢和平团队从2010年开始提出并运用科学产能来定量表述煤炭行业科学开采的水平和能力,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煤炭先进产能测评标准、门槛及计算方法。此次发布的煤企科学产能排行榜,正是其主持的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课题“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技术与战略研究”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点基金项目“中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评测研究”的成果之一。
 
  谢和平表示,作为重点咨询课题和基金项目,既要为政府提供咨询和政策建议,更要能引导、促进行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课题组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更深化、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以科学产能排行榜的形式促进煤炭业科学发展。
 
  据介绍,煤炭科学产能从安全、绿色、高效三大方面确定了生产安全、职业健康、节能环保、回收利用、资源节约、机械化程度、生产效率等7个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化形成了百万吨死亡率、原煤生产综合能耗、采区回采率等14个二级指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煤炭科学产能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科学产能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路线图。
 
  “目前,煤炭科学产能已成为衡量煤炭企业科学化开采水平的重要标准和提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也是当前煤炭先进产能的核心内涵,是国家制定煤炭行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董事长、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长王金华说。
 
  煤炭科学产能比重提高
 
  “煤炭企业科学产能排行榜今年是第二次发布。与首次发布不同,参加测评的煤矿企业数量已从去年的105家大幅增加到今年的406家,样本更具普遍性和代表性。”课题组成员、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院长申宝宏表示,上述煤企合计生产能力12.3亿吨,2015年产量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28.67%。
 
  据悉,课题组从去年8月启动科学产能调查,数据主要来源于课题组直接向煤炭企业发函、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行业协调部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调查样本涵盖了194家晋陕内蒙古宁甘区矿井、156家华东区矿井、43家华南区矿井、12家新青区矿井和1家东北区矿井。
 
  “综合来看,有347家煤矿进入了科学产能范围,占评测矿井总数的比例为85.47%。其中,生产安全程度总体最好,绿色程度次之,而生产效率则根据资源开采条件呈现较大程度的分化。”申宝宏说。
 
  谢和平表示,煤炭科学产能指标数据跟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和矿井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得分较高,五大产煤区中晋陕内蒙古宁甘区得分最高;从井型结构来看,千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得分明显高于中小型煤矿,充分反映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技术方向;神华集团下属煤矿普遍分数较高,不仅代表了我国的先进水平,甚至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位置。
 
  专家表示,与首次评测相比,2017年度参评矿井在安全与绿色得分上都有所提升,但生产效率出现下降,除比较样本数扩大的影响因素外,限产因素或是一个重要方面。
 
  “今年参评矿井的科学产能总体得分及占比均有所提高,表明煤炭企业科学产能的比重在逐步提高,社会认知度、认可度也在逐步提高。”谢和平说。
 
  促进煤企走绿色开采之路
 
  “煤炭科学产能体系不仅可以作为今后新建矿井准入及煤矿关停并转的依据,更要引导、促进和倒逼煤炭企业自我革命,走上绿色开采与洁净利用的道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王安说。
 
  他表示,科学产能是煤炭企业实现科学开采、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的有效技术手段和方法,尤其在当前煤炭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科学产能大有可为。
 
  谢和平指出,当前必须客观认识我国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化潜力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可能的发展空间,合理预测和布局不同能源生产和消费规模,既要避免严重过剩,又必须避免短期供应紧缺。在这个过程中,煤炭科学产能理论体系将逐步成为指引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
 
  按照《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8亿吨/年左右,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5亿吨/年左右,到2020年,煤炭产量39亿吨;同时,煤炭生产开发进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5000万吨级以上大型企业产量占60%以上。
 
  “煤炭科学产能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不仅是技术上的科学化,更要体现在管理上的科学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梁嘉琨表示,下一步,煤炭行业要大力推进科学能力建设,真正构建起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煤炭工业体系。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2月14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新能源作为该区域第一电源地位更加稳固。

2025年02月17日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2月3日,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传出消息,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以及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准东五彩湾8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将分别于2月22日、2月28日全面开工建设。

2025年02月08日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1月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锂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

2025年01月10日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4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886亿吨 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12月31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4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据成交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1.886亿吨,总成交额181.135亿元。

2025年01月06日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2025年1月1日国内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 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施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首部能源法的正式施行填补了能源领域立法空白。强调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创新机制。要求建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制度,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上升为法律制度,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

2025年01月04日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2024年前11月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已超2023年全年 创历史新高 进口均价则同比下降

12月10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1月我国进口煤炭5498.2万吨,较上月增加873.4万吨,环比增长18.89%,同比增长26.38%,创下历年来单月进口量历史新高。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煤及褐煤49034.9万吨,同比增长14.8%,进口均价688.4元/吨,同比下跌12.5%。较2023年,我国进口煤

2024年12月14日
国轩高科再次深入海外建厂!未来两三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

国轩高科再次深入海外建厂!未来两三年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海外产能将集中释放

12月12日晚,从事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国轩高科(002074)公布两个海外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投资建设公告,投资金额合计不超过25.14亿欧元,约等于人民币191.47亿元。

2024年12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