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家发改委:去产能开局好 降成本再发力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钢铁冶炼产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发改委回应当前经济运行热点问题 去产能开局好降 成本再发力

  国家发改委18日召开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去产能进度如何?经济体制改革有何进展?降成本如何保障落实效果?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一一回应了这些热点问题。

  落后产能要坚决“去”,不能简单地将去产能等同于去产量

  “去产能工作取得了良好开局。”孟玮介绍,截至目前,今年全国共退出钢铁产能3170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63.4%;共退出煤炭产能6897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46%。

  随着钢铁煤炭去产能的不断推进,积极成效正在逐步显现。成效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今年一季度,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利润由上年同期亏损87.5亿元转为盈利232.8亿元。二是工资社保拖欠减少,截至3月末,山西省煤矿累计拖欠工资比2016年底下降58.4%,累计欠缴社会保险比2016年底下降10.8%。三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6年全年共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9座、落后炼铁产能677万吨,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71座、落后炼钢产能1096万吨;煤炭优质产能在产业升级中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四是市场竞争秩序改善,通过开展淘汰落后、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和联合执法三个专项行动,进一步营造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去产能工作出现积极成效的同时,有人反映也出现了“一边去产能一边出现产量增长”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否意味着有的地方去产能决心出现动摇?“不能简单地将去产能等同于去产量。”发言人解释,去产能,就是要着力去除低端、无效的供给能力,增加有效供给,着力提高产能利用率,推动提高行业运行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在这一过程中,对于过剩的、落后的产能,要坚决地去;对于安全、清洁、高效、成本低的优质产能,要有序增加。

  去产能下一步还要采取哪些措施?在今年1月的专项督查中,发现存在违法“地条钢”产能、应退未退产能、设备拆除不到位等问题,下一步将重点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该问责的要严肃问责,该通报批评的要通报批评。比如针对违法“地条钢”产能,要求6月30日前彻底取缔“地条钢”后,各地区要在7月底前组织验收,形成总结报告,上报国务院,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将组织抽查。同时还将加强对各地区去产能工作的督查,督促各地及时公布去产能相关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强化社会监督。

  推进盐业体制改革,年底前实现政企分离

  介绍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时,发言人表示,4月印发的《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部署了10个方面35项年度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通过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工作台账,需要制定出台改革方案的任务确保年内出台,已出台改革方案的任务确保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盐业体制改革自今年1月1日实施以来总体平稳,但近期部分地区食盐跨省遭非法扣留事件备受关注。针对问题,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赴地方进行了专项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盐业体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当地实际,从7个方面开展落实盐改跨区经营政策专项行动,包括:规范物流配送方式、有序开展自建渠道销售、严格企业信息告知范围、明确食盐质量监测要求、严格执行食盐加碘标准、加快建设食盐电子追溯体系和规范网上交易服务平台建设等。

  调研分析后两部委认为,开展食盐跨区经营的主要障碍是部分地方盐务局和盐业公司政企不分,盐业公司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设置行政壁垒。对此,《通知》要求,各地盐业主管机构或食盐安全监管机构的行政职能与盐业公司未分离的,今年6月30日前要编制完成省、市、县三级盐业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年底前要实现分离。

  涉企收费清理再打“组合拳”,聚焦五类违规收费

  近日,企业又将迎来一波降费红利。近日出台的两个《通知》,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打出了“组合拳”。

  “一拳”继续减,《关于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的通知》制定了不少含金量高的减费措施,要求各部门各地区大幅减少政府定价管理的收费项目,全面清理取消违规中介服务收费,深入清理重点领域和环节收费,加强市场调节类收费监管。

  “一拳”保障落实,《关于开展涉企收费检查的通知》,明确检查从2016年1月1日以来,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商会、进出口环节、金融机构、电子政务平台和建设领域等6个重点领域的收费行为,要求8月底完成。

  “主要是按照问题导向,将市场主体反映突出的领域作为检查的重点。”孟玮表示,具体工作中,将聚焦在以下5类突出问题上:一是没有法定依据,违规设立收费项目的情况;二是利用行政职能、垄断地位指定服务、强制服务并收费,以及只收费不服务的情况;三是继续收取已经明令取消的收费的情况;四是违规将现有或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转为中介服务并收费的情况;五是不执行停征、减免、降标、取消等涉企收费优惠政策的情况。

  为保证检查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此次检查是“边检查、边规范、边处罚、边总结”,要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发挥警示作用,要依托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建立“收费单位动态档案”,对各类收费单位实施动态监管。

资料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6月3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2024年新增投产规模达775万千瓦,全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日本、美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分列第二、三位。

2025年06月05日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