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能源供给侧改革思路理清 可再生能源发展或破瓶颈

  在能源领域的“十三五”整体规划、专项规划陆续发布后,“十三五”能源革命的思路得以理清:即从保供应转向提高能源系统效率和发展质量,而清洁低碳能源发展也被放到突出位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就能源供给侧改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化解防范产能过剩、实施重大战略工程、着力补齐供给短板、创新生产消费模式将是深化改革的突破点。

  电力新能源行业研究人士认为,相较于煤炭、煤电两个行业“控增量、淘汰落后”的改革思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显得更为复杂,若相关调控思路能够落实,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或将突破瓶颈,实现预期目标。

  努尔·白克力坦言,近年来,我国风电、太阳能发展较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弃风弃光问题,成为制约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

  为解决弃风弃光的问题,相关部门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解决好弃风弃光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最根本、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做好能源系统的统筹优化。

  专家说,“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快电力系统调峰能力建设,将风电和太阳能开发重心从“三北”向中东部转移,以分布式开发、就地消纳为主,还将推进电力系统运行模式的变革。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政策研究主任彭澎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再生能源领域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已很明确,发电含水电并网容量可达到7.2亿千瓦,并网容量比重可达到36%,上网电量比重可达到27%。华东和南方等主要负荷中心消纳风电、太阳能发电能力可达到35%左右。“三北”地区弃风率、弃光率要努力控制在5%以内,其他地区基本做到不弃风、不弃光。结合近期6个省区风电开发建设被红色预警,表明接下来几年,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将向市场侧靠拢。新增风电装机中,中东部地区约占58%;新增太阳能装机中,中东部地区约占56%,则意味着分布式能源开发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努尔·白克力还提到,将通过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落地,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及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消纳的价格和调度机制,逐步推行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证书交易机制。

  对此,彭澎认为,值得关注绿色证书交易机制的发展,这项机制的推出将降低国家财政资金的直接补贴强度,同时有助于开发企业在可再生能源补贴存在缺口的现实背景下优化现金流。

  相关文件提出,2018年起将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彭澎表示,业内对于绿证强制约束交易抱有期待,认为这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的一大助力,然而目前有关方面未有进一步的推进行动。而从整体来看,现有的针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如能落实,到2020年,应该能够实现相关量化目标。

  除了发展可再生能源,能源清洁利用也成为关注焦点。努尔·白克力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加强重点用能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清洁便利的用能方式,包括大力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着力抓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城市配电网建、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有关工作。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曾公开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对地热能供暖制定一系列政策,支持地热能供暖。而《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我国还将完善天然气利用政策,增加天然气发电比重,推广天然气多联供,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10%。

  据初步测算,整个“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总的投资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多家券商电力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认为,“十三五”期间,电力、可再生能源、节能等领域市场前景可期。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领跑全球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

6月28日,2025能源产业生态论坛在北京召开,在能源产业生态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社组织编撰的《中国能源生态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彰显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全球引领地位。报告指出,中国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十年稳居世界首位,过去十年间对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我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 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会上介绍,我国新能源消纳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国新能源消纳利用率维持在90%以上。这一成果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25年06月27日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中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

6月3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规模超过5800万千瓦,2024年新增投产规模达775万千瓦,全年新增核准抽水蓄能电站23座。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已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日本、美国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分列第二、三位。

2025年06月05日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