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年将新增核准8台核电机组开工建设。
2月17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公布的《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显示,中国“年内计划开工8台机组”。同时,全国年内计划建成三门1号机组等5个核电项目。
“今年要开工8台核电机组,在情理之中。”国内某核电企业的一名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这是按照此前国家关于核电的发展规划来进行的。”但他表示,相对于2016年全国没有新增核准任何一台核电机组的建设来说,核电企业再一次迎来了希望。
记者根据官方资料梳理发现,中国新建核电机组所采用的技术为三代技术,且装机容量均为百万级千瓦以上。目前,一台百万级三代核电机组的总投资为160亿元至200亿元。这意味着,8台三代核电机组的总投资将达到1280亿元至1600亿元。
中核集团官网20日公布的消息显示,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在15日到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调研时表示,核能是国家战略力量的重要基础,是国家能力的重要支柱。中国是世界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核电是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国家发展核电的决心和方向没有改变,核电将成为“十三五”期间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核电与中国正在调整能源结构有关。上述《通知》称,在2017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4亿吨标准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4.3%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6.8%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0%左右。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此前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座百万千瓦电功率的核电厂和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多万吨。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要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记者据此计算,到2020年之前,中国平均每年需要投入大约6台百万级千瓦的核电机组。这样的6台机组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通知》并没有提到内陆核电。目前,中国内陆地区已经开展核电站前期选址工作,场址包括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江西彭泽等。
除了陆地核电,中国还将把核电建到海上。《人民日报》在2月16日的一则报道中引述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的话称,中国已将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研发列入核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前已开展相关标准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也被称为海上核电站,对推动中国远洋油气资源开采和水面舰船核动力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家原子能机构组织行业权威专家进行了多轮论证,确定采用成熟技术改进的方案建设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国家已安排专项科研经费,先行开展相关标准规范研究,重点支持总体设计及安全技术、关键设备设计试验、运行维修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
根据王毅韧介绍,该平台建成后,预计将率先用于海上石油勘探、天然气开采等领域。
核电企业已经在布局海上核电。1月20日,中核集团、上海市、中船集团在京签订了三方投资平台《合作意向书》,其内容是“出资设立海洋核动力装备投资平台”。
此外,根据国防科工局近日印发《“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核能开发科研规划》等规划,“十三五”期间,中国核工业将实施以示范快堆为代表的先进核能系统工程、乏燃料后处理科研专项、空间核动力科技示范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解决长期制约中国核工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短板。
王毅韧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确定了核燃料“闭合循环”的技术路线,并在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后处理产能方面,中国制订了三步走计划。一是建设每年60吨规模后处理中试厂,目前已经完成;二是要完成每年200吨规模后处理示范工厂的建设;三是实现每年800吨的工业规模后处理能力。在自主掌握大规模后处理技术之前,中国将筹划与法国合作建设一座800吨级后处理厂。王毅韧称,通过两个五年规划,中国乏燃料后处理问题能很好地解决。
《通知》还提及了核电的国际合作。其具体内容包括:推进巴基斯坦卡拉奇项目建设,做好后续合作有关工作;推动英国核电项目实施,推进“华龙一号”英国通用设计评审;统筹协调做好我参与法国阿海珐重组工作;加强与俄罗斯、美国等国的核电技术合作;稳步推进阿根廷、土耳其、罗马尼亚等国核电项目合作。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