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煤炭去产能倒逼煤企多元化布局

  “去产能”俨然成为2016年煤炭行业的热词。2016年年初,国务院发布《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用3至5年的时间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2016年则定下了2.5亿吨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2016年1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公开表示,根据地方和相关央企上报的数据,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任务目标都已经提前超额完成。全国6000多处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中,已经有2600多处列入去产能的范围,煤炭业务板块进一步优化。

  在去产能的背景之下,政策的密集出台影响着煤价起伏。

  “2015年,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煤化’的煤炭主业亏损30亿元,而2016年保守估计煤炭主业盈利30亿元,这30亿元的盈利主要基于2016年下半年煤价上涨。”陕煤化企业文化部部长孙鹏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煤炭行业2016年8月份之前已经连续亏损接近60个月,按照市场规律,也到了反弹的时候。孙鹏表示,国家煤炭去产能政策也是煤价上涨原因之一。

  神华、陕煤、同煤、晋煤等多家煤炭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2016年下半年,煤炭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增长点。

  然而,这对于火电企业来说,超过600元/吨的煤价不仅提前结束了其“黄金时期”,也使得企业在2016年盈利承压,甚至存在亏损的可能性。

  在能源市场化改革中,煤、电两大行业之间如何才能够到达平衡,将成为煤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煤电博弈

  煤炭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煤、电两大行业“跷跷板”在发展中反转再反转,煤价涨跌也引发了上下游产业的连锁反应。

  在高煤价的时候,电厂需要通过政府去协调才能获得低价电煤,煤炭企业是主角。随着煤价的下跌,煤炭又成了累赘,煤炭企业将煤拉到电厂,却被推三阻四,不愿接收。如今煤价回涨,即便是煤炭企业自家的电厂,想要煤也得走流程,而且价格上也没有优惠。一位电厂企业副总向记者表示,这么多年,煤电企业之间的博弈从来就没断过。

  榆林市榆阳区煤炭局办公室主任张海军向记者表示,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煤炭价格就出现上涨趋势,到了8月20日,榆林地区煤价开始疯涨,仅仅一个月,每吨价格就从260元涨到了360元以上。尽管国家发改委出台相关政策要求稳定煤价,但是到了10月份,煤价又开始猛涨,短短数天就超过500元/吨,不久又超过了600元/吨,达到顶峰。

  煤炭价格飙升之后,火电企业却连连叫苦,要求政府干预煤价。除此之外,火电企业还联名向政府部门提交报告,表示现在的电煤价格已经超出企业成本,要求政府对电价进行上调。但是,由于涉及国计民生,上涨电价很难实施,也并不符合当前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所以压力实质上再度传导回煤炭企业。

  事实上,不管是电力企业还是煤炭企业,均不希望煤价暴涨暴跌。在2016年11月,神华、中煤、同煤等企业多次宣布下调煤价,希望能够以煤企联合的方式抑制煤价过快上涨。但效果并未立竿见影。同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仍报收于600元/吨以上。

  那么,煤、电两大行业之间如何才能够到达平衡?对此,在2016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先后召开8次稳煤价相关会议。最后,神华、中煤、陕煤等企业与电力企业签订电煤长协价格,使得煤电博弈形势有所缓和。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稳定经营很重要,长协煤价的签订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孙鹏表示,按照神华、中煤的“基准价+浮动价”的长协定价模式,5500大卡动力煤的基准价为535元/吨,其他发热量煤种基准价依此进行换算。浮动价依据上一个月最后一期环渤海指数和其他最后一期现货价格指数的之和,由供需双方风险各担50%。孙鹏判断,在未来煤价可能会维持到535元/吨左右,这个价格不管是煤企还是电企都能获益。

  去产能之困

  2016年2月份,国务院确定了煤炭行业“用3~5年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的去产能目标,并执行276个工作日的减量化政策。

  在此背景之下,2016年煤炭去产能将完成2.5亿元吨,使得全国煤炭产量同比减少10%。安迅思煤炭行业分析师邓舜表示,正是由于产量的急剧下滑,使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得到改善,从而价格快速回升。但是去产能并不是意味着去产量,2016年仍然会加大去产能的力度,但是产量不会下降。

  “去产能的真正意义是化解落后产能,而不是去产量。”孙鹏向记者表示,在过去有一些老旧煤矿开采到现在,资源几乎枯竭,而且开采成本很大,对这些煤矿的产能要坚决去掉。

  据了解,一座老旧煤矿生产一吨煤的成本在350元左右,而一座新型煤矿生产一吨煤成本仅需110元。除此之外,老旧煤矿还存在安全隐患大、煤质差等问题。因此,关掉这些低产能的老旧煤矿,有利于煤炭企业健康发展。

  陕煤化在去产能方面,一直都是煤炭行业的“排头兵”。据了解,陕煤化从2013年就开始关停亏损严重、资源枯竭、煤质低以及扭亏无望的煤矿。截至目前已经去产能达1800万吨,在2018年底将达2900万吨,总占比为陕煤化煤炭总产量的20%,但是这不仅没有影响到陕煤化的企业发展,反而使其“瘦身”之后能够平稳度过低煤价时期。

  2016年,在《加快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贫发展座谈会》上,陕煤化董事长杨照乾代表煤炭企业发言指出,煤炭企业走出困境,根本的出路就是去产能、加大落后产能关闭退出的力度,留下更有竞争力的煤矿,参与全球一体化市场的竞争。

  另外,杨照乾还对煤炭行业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去产能要和结构调整、升级转型结合起来,希望国家在出台落后产能退出政策的同时,还要统筹做好优势产能的核准;二是去产能要和人员安置结合起来,希望国家多给国有老煤炭企业一些政策倾斜;三是去产能要和提升煤炭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希望国家在企业办社会、降低物流成本和税负等减轻企业负担方面出台具体的配套政策。

  另外,孙鹏认为,煤炭企业不能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关掉那些低产能煤矿之后,应该将置换出的产能给予那些高效的煤矿,而不是“一刀切”。只有在煤炭供需关系平衡的条件下,煤价才能稳定,从而推进煤电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另一方面,也有煤炭主管部门的政府官员认为,2016年煤炭价格的快速回升,使得很多成本较高、属于落后产能范围内的煤矿开始盈利,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煤炭企业就不愿意关停这些落后的煤矿,甚至出现小煤窑死灰复燃的现象。但是去产能的政策不会变,2017年煤炭去产能的力度不会减,276个工作日制度还要执行,只不过是在去产能和保供应方面需要找到一个平衡。

  该官员建议,在高煤价时期,为了激发煤炭企业去产能的积极性,不仅要允许煤炭企业用低效产能置换高效产能,还应该对积极响应国家去产能政策煤企业在税收减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如何转型?

  虽然目前煤炭价格仍然处于560元/吨以上的高位,但是煤炭企业却普遍认为,从长远看煤炭产量仍然是供大于求。因为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持续回落的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同煤集团在回应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国煤炭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煤炭这种市场价格回升的基础不牢固,并且很脆弱。但是另一方面,煤炭又是我们国家优势能源资源,也是我们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重要基础,并且以煤炭为主的这种能源结构不会在短期内改变。

  那么,煤炭企业如何才能健康、持续发展?多家煤企向记者表示,不管如何转型,煤炭企业还是以煤为基础。

  晋煤集团就将曾经视为煤矿企业最危险的“杀手”瓦斯,变成了利润。晋煤集团表示,“瓦斯爆炸”常会出现在煤矿重大安全事故报道中。但是,基于安全生产需要,国家和煤矿企业每年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来治理瓦斯。

  然而,另一方面,瓦斯也称为煤层气,是一种高清洁的能源。在晋煤集团通过20余年的努力之后,从花钱治理瓦斯到利用瓦斯年创效数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了井上下瓦斯抽采、输送、加工、运输、转化等全产业链模式。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晋煤集团累计抽采煤层气120.57亿立方米,其中地面抽采69.48亿立方米,井下抽采51.09亿立方米,抽采总量占到全国的15%。同时,安全采出煤炭2.82亿吨,无瓦斯事故,在全国高瓦斯矿井中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晋煤集团借煤炭转型并非个案。陕煤化作为陕西省内第一大煤企。目前年产煤达1.27万吨,而且多个煤炭区块煤质属于煤化工的优质原料。在煤炭“黄金十年”的高煤价时期,陕煤化就布局了煤化工产业。因此,在低煤价来临之时,虽然全国煤企“哀声一片”,但是陕煤化却没有承担太大的经营压力,平稳度过了低煤价期。

  据孙鹏介绍,在2016年,陕煤化旗下的煤化工板块全年盈利将超过10亿元,而且这一数据呈上涨趋势,在未来会成为陕煤化利润主要增长点。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中国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5月10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二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汇聚政府、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共商电力行业科技创新与能源转型发展大计。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出席会议并致辞,强调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科技创新正为电力安全稳

2025年05月13日
中国氢能产业领跑全球 2024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中国氢能产业领跑全球 2024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

4月28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氢能全年生产与消费规模突破3650万吨,稳居全球首位,标志着中国在氢能领域的发展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25年04月30日
2025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投资稳中有增 社会资本投入增长33.2%

2025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投资稳中有增 社会资本投入增长33.2%

4月17日,中国水利部副部长陈敏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9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实现稳中有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5年04月19日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贡献占比近六成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强劲,新增装机容量达585吉瓦,同比增长15.1%,占全球新增电力装机总量的92.5%,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增量约六成,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

2025年04月14日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新型储能迎新机!已有部分储能股预告实现盈利

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占该区域发电总装机比例36.6%

2月14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中国南方五省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新能源作为该区域第一电源地位更加稳固。

2025年02月17日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技术落地已走在世界前列!预计2026年我国煤制烯烃行业产能迎来激增

2月3日,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传出消息,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以及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准东五彩湾8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将分别于2月22日、2月28日全面开工建设。

2025年02月08日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全球锂资源格局已被重塑 中国锂矿储量攀升至全球第二

1月8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我国锂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并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由6%提升至16.5%,排名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重塑了全球锂资源格局。

2025年01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