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光伏产业单晶产能将下降

  近期光伏“超级领跑者”计划的提出再次让高效产品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单晶与多晶之争也再一次甚嚣尘上。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单晶的转换效率高于多晶,但同等条件下,高效多晶的投资回报率仍力压单晶。随着技术改进带来的功率提升,量产单多晶组件功率差将进一步缩小,多晶组件仍将持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影响光伏发电成本的关键因素

  由国家能源局牵头推动、实行的光伏“领跑者计划”从2015年开始执行。根据规定,多晶组件转换效率需达16.5%,单晶转换效率则是17%以上。作为电站业主或组件采购商,在单多晶组件都满足了国家领跑者要求的转换效率的情况下,性价比才是光伏发电的核心考虑因素。行业内的公认指标是LCOELevelizedCostofEnergy,即“平准化度电成本”。

  在光伏电站投资中,组件成本占比约为45%,剩余的成本占到55%,因而在组件发电量一致的前提下,组件效率更高,可以在剩余的成本上节约费用。而剩余的成本中,受组件效率高低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土地、支架、线缆、安装等环节,其实只占到总成本的20%左右。因此,如果高效率组件带来剩余成本降低的同时,因自身成本增加导致45%的组件成本上升过多,则反而会导致项目整体度电成本上升,项目收益率下降。

  对比一下光伏电站投资成本重头——组件的价格。以装机容量达20MW的项目为参照,把达到领跑者门槛效率的270W多晶组件、280W单晶组件以及290WPERC高效单晶组件三款组件进行对比,并对建设成本进行了核算。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多晶组件凭借每瓦3.12元占据上风,其性价比大大高于主流高效单晶技术产品。

  而以50MW项目为基础,分别列出应用三款不同组件对应的建造成本,并考虑到25年土地成本差异,多晶组件单瓦的总成本以6.92元远远胜过单晶与高效单晶组件,可以对比出高效多晶的性价比优势。

  综合数据可以看出,组件功率每上升10W,可以给系统BOS成本带来约0.05~0.06元/W的差异。然而,由于三款组件本身的价格差异太大,导致单晶高效率优势并未带来总建设成本的下降。按照50MW的项目来看,单晶、高效单晶与多晶组件系统成本相比,分别将高出600万与850万左右。

  平价上网仍需发挥多晶优势

  根据PHOTON户外长期跟踪报告,每瓦发电量多晶组件与单晶组件无明显差别,差别主要来源于组件的封装质量、封装材料、衰减等因素。目前行业内各家公布的组件衰减参数情况基本相仿,单晶产品首年衰减3%,多晶则为2.5%;而单晶弱光响应能力稍强。所以选对组件制造商以及BOM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来看,单多晶组件每瓦发电量几乎一致,这意味着以在中国建设电站的成本模型来考虑,如果要使度电成本下降,单晶280W组件的价格只能比多晶270W组件高0.06元/W;而PERC单晶290W组件的价格也只能比多晶270W高0.12元/W以内才能实现平价上网。因此,高效技术是否能真正给电站业主带来总投资回报的增益,最终还是要结合成本因素全面考虑。高效单晶技术要大量普及,不能光靠国家领跑者划出的门槛,而必须在控制成本上多下功夫,确保能与高效多晶技术保持在合理的价差范围内。在组件成本中占相当比重的硅片是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目前单多晶硅片价差一元的水平,至少要减半,单晶组件的性价比才能显现。

  达标产能将明显变少

  领跑者计划规定,多晶组件转换效率需达16.5%,单晶转换效率则是17%以上。由于单晶组件的转换效率高,80%的单晶产能都能满足这一要求,而多晶能达到16.5%的产能比例则要少很多。随着最近“超级领跑者”的呼声越来越高,新的门槛出来后,单晶产能达到标准的比例势必将大幅下降。

  大部分领跑者项目规定电站在2017年9月30日前满足并网发电的条件,而2017年光伏上网标杆电价再度下调,又将面临新一轮抢装潮。尽管目前TOP5的组件企业在不断加大高效单晶产品的产能,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高效产品的需求。

  与此同时,随着高效多晶技术的发展,多晶组件在成本增加很有限的前提下,效率也在稳步提升。单多晶组件功率差异将从过去的20W左右缩小到10W甚至5W。目前多晶275W组件已经量产,当2017年上半年超级领跑者推出时,多晶组件的量产功率预计将达到280W,价格预计将依然控制在现有水平。这样的性价比和产能优势将对单晶发起强劲的挑战。而扎堆采购单晶PERC组件恐再次出现推迟交货6个月的窘境。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一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2025年09月18日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9月4日,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月)调度视频会议披露,2025年1-7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显著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双双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9月08日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8月1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围绕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进行部署。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持续扩大 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

7月1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2024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达1883.36亿吨;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持续扩大,关键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突破,为沿海工业用水提供稳定保障。

2025年07月23日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亿千瓦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在会上介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9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9.34亿千瓦增长超过一倍,标志着我国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

2025年07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