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锂电池行业产能门槛拟提高39倍 中小企业承压

  动力电池行业再次承压。

  11月22日,工信部官网发布《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征求意见稿》是对2015年版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修订,是对动力电池在汽车上配置使用的、能够储存电能并可再充电的、为驱动汽车行驶提供能量的装置,包括锂离子动力电池、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不包括铅酸类电池生产企业进行管理。

  其中,有关条款在业界引起巨大争议:对锂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的要求提高了39倍,对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的要求也提高了9倍。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的产能要求稍微宽松一点,提高了一倍。

  “主管部门可以进行适当地引导行业发展,但突然将锂电池单体产能规模提高39倍,不切实际。”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可以达到这个要求的企业寥寥无几,根据目前已有的产能可能只有两三家。

  可达标者只有两三家

  《征求意见稿》大幅抬高了汽车动力电池单体企业产能的门槛。

  《征求意见稿》第八条,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年产能力分别不低于80亿瓦时、1亿瓦时、1千万瓦时。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瓦时。生产多种类型的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系统企业,其年产能力需分别满足上述要求。

  而根据《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系统企业年产能分别不低于2亿瓦时、1000亿瓦时、500千万瓦时、1万套或者2亿瓦时。

  这意味着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超级电容器单体企业、系统企业年产能的规范条件,在2年内分别提高了39倍、9倍、1倍和19倍。

  “这属于突飞猛进式的要求,目前锂电池行业由于从业者众多,反映比较强烈。金属氢化物镍动力电池单体企业、超级电容器由于从业者相对较少,反映没有那么强烈。”刘彦龙介绍。

  刘彦龙表示,行业协会在11月底组织了一场研讨会,有50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参加,企业家们的集中反馈就是80亿瓦时的规定“过高”,应适当进行调整。

  “如果真按照80亿瓦时的年产能实施,可能会导致行业出现两三家垄断寡头,将不利于动力电池行业的整体发展,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广。”刘彦龙介绍。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2016年底电池产能在130亿瓦时以上,2017年还将继续扩充产能;宁德时代新能源2016年年产能约140-150亿瓦时,2017年底产能可达200亿瓦时;国轩高科2016年产能约60亿瓦时,2017年产能达到80亿瓦时。

  政策是双刃剑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建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主管部门的初衷可能是好的,这是对行业的一个警醒信号。国家为了减少锂电池行业内的重复建设和投资,希望以此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增加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但这一政策是双刃剑。

  “如果真的实施这一政策,或许导致很多规模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扩产,进而加剧明年可能出现的结构性过剩。”方建华分析。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动力电池实际产能将接近100GWh,但今年的实际需求为20GWh,因此今年已经出现结构性过剩的现象:新进入者或品质差的企业以及未通过规范的企业产品将严重过剩,但高品质电池产品仍供不应求。

  方建华介绍,现在电池行业的材料体系和技术工艺还处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如果设置过高的产能门槛,将不利于一些技术创新性初创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行业的整体进步。

  因此,方建华建议,产能规模可列入《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而不宜作为规范条件。

  五龙电动车集团董事会副主席苗振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还处在发展初期,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单纯追求规模是非常危险的。应该随着技术进步的节奏逐步扩大产能。

  《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对符合本规范条件的汽车动力电池企业实行公告管理,企业按自愿原则进行申请。“尽管主管部门说这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但业内往往会将之理解为一个准入政策类的约束性文件。”刘彦龙分析。

  刘彦龙解释,锂电池企业普遍担心如果不符合规范条件的要求,无法进入电池企业目录。如果不进入电池企业目录,那么车企就可能因为无法获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不会选择目录外企业的电池产品。这是业界反响强烈的根本原因。

  “从公平竞争的角度来看,行业的规范条件更应该从质量标准、能耗、安全和环保等公共指标上去约束企业,而不应该从企业产能规模上去限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征求意见稿》面临违反公平竞争审查的风险。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要求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必须接受公平竞争审查。其中,在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上,要求不得设置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准入和退出条件。

  “如果把进入电池目录与车企获得补贴挂钩的话,《征求意见稿》关于年产能规模设置的要求,是否属于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准入条件值得商榷。”刘彦龙分析。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绿氢产业迈向世界前列 预计2030年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

我国绿氢产业迈向世界前列 预计2030年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

10月22日,在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张晓强指出,我国氢能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到2030年,绿氢产量有望达到300万吨,形成万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并走在全球前列。

2025年10月25日
国家能源局印发行动方案 全面部署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印发行动方案 全面部署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10月23日,据国家能源局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及《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等法律和政策文件精神,国家能源局于近日正式印发实施《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方案旨在系统性地构建并完善能源行业信用体系,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2025年10月24日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首例成功开发 我国氢负离子电池行业潜在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团队开发出新型核壳结构氢负离子电解质,并成功构建了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这一成果北京时间9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2025年09月18日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观研天下 ·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募集 我国光伏电池用低温导电铜浆等三项团体标准意见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正在由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2025年1-7月装机与发电量双突破

9月4日,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建设(8月)调度视频会议披露,2025年1-7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显著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双双稳步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核心地位。

2025年09月08日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 要求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8月19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围绕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进行部署。相关光伏制造企业、发电企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以及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我国绿氢长距离输送技术取得突破——首条跨省长距离绿氢管道首批输氢管下线

7月24日,我国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内首条跨省长距离大规模绿氢输送管道“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氢气输送示范工程”(“西氢东送”项目)的首批专用输氢钢管在河北秦皇岛正式下线。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绿氢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25年07月26日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正式开工!1.2万亿元投资改写全球清洁能源格局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工程在西藏林芝市正式开工,这一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的“基建珠峰”项目,不仅将刷新全球水电史纪录,更将深度重塑亚洲能源格局与国家经济地理。

2025年07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